544页的风华录,可能是我看过的书里最厚的一本了,一周的时间,却也已近尾声。清晰的历史脉络,用初唐、中唐、晚唐三个大的篇章,将大唐重要的诗人从简要的人生起伏到每个人的诗风做了很好的结合,对于一些平时经常听到的诗也有一个背景的了解,能更好的理解诗里所包含的韵味和意义了。
阅读他们,就像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明星,突然出现在了我的生活中,和我有了一个零距离的接触,他们的期待、喜悦、痛楚、伤心、悲愤、无奈、绝望都生动的呈现在眼前,有时甚至是一种感同身受,历史的车轮中,诗人的经历中,总能隐约看到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情绪,也从中得到安慰,原来大诗人一样要经历我的迷茫、悲伤、焦虑,经历比我更大的打击挫折。而事实上,也只有那些经历跌宕起伏人生更剧烈的诗人,才能激发出他们更优秀的作品。
杜甫经历了从鼎盛时期到安史之乱这样一个带有转折意味的历史时期,一生漂泊让人感叹,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样漂泊不定的不断迁徙中,在大多数都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诗人还能笔耕不辍,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情全都记录下来,产生了那么多经典的诗作。学生时代背颂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有在了解了杜甫的经历和他那悲天悯人胸怀后才能真正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大爱情怀。而这里更让我感叹的是基本很少在书中出现的杜甫背后的老妻,那个被杜甫描绘为“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的老妻,跟随这样的一个穷困潦倒的爱人,每天过着如此颠沛流离的生活却依然无怨无悔,坚定的支持自己的丈夫,这在现代主张女性独立与个性时代,是一种比杜甫更高级的存在,只可惜那个年代对女性的地位而言,我们看不到更多关于她的记录,如果有,我相信那一定是一个不亚于杜甫的高级灵魂的故事。
这么多诗人,最颠覆的大概是《悯农》的作者了,就像本书作者所言,一般人总认为诗人一定是怜农惜粮的角色,而实际上,诗作者李绅是一个奢侈无度的人品官品极差的存在,两首《悯农》仅是为了博得一个为政爱民的官场名声,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人设而已,这可真是大跌眼镜,这也是为什么诗人除了这两首诗,再也没有其他的诗作和相关记录留下的原因了。在历史长河中,除了高水准的诗作,诗人的品格也是历史选择的过滤器。
整本书下来,诗人太多,对以往就听得多的更加熟悉了,对以往偶有见到过名字的诗人也有印象了,也有那些不常见到的诗人,也许记住了他的经典之作,却怎么也记不住他们名字。而这些诗人们的经历又大多有相似之处,神童、小有名气、干谒、出名、考进士、求官、直谏、官场倾轧、被贬、回调、再被贬、大部分经历过生活穷困潦倒、隐居。基本就在这样一条线上,不同只在于就像现在的股市,有些震荡幅度小一些,有些大起大落或者说低位盘旋的时日更久些。而越是起伏跌宕的厉害,人生的感悟更强些,在诗作上的成就反而更大些。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唐诗人灿若星河,直到今天光芒不减,反而更多的人开始爱上古诗,爱上古诗人,虽然他们中也有耿介而又情商不高的类似李商隐这样的诗人,但这一切都不妨碍他们自成一格成为了某种诗风的代表,他们每一句经典之作都可以给我们生活增添不少韵味,“留得枯荷听雨声”,虽然六楼的窗外是没有枯荷的,但在这样一个阴雨连绵的冬日,抬眼看窗外,自己归置的那些花花草草一样能让人心生喜悦,“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这周末午间,品茶、闻香、看书、听音乐、做笔记,这一句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