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发。电影刚上映就去看了,并且写了影评发到头条上,马上区区100多阅读量有9个评论,当时感觉要爆的节奏,很开心,但没想到这应该触发了头条的分发机制,后面就没一点推荐了。以下为正文。
作为大刘的铁粉,电影《三体》从15年筹备,到现在还未上映,其中艰辛可想而知,毕竟把文学语言,转换为电影语言,我们缺乏好几个诺兰。
但《流浪地球》猝不及防来了,大刘的原著改编且监制,必须看,尽管里边有吴京。
总体感受:放下情怀是及格,不赖;捡起情怀是满分,期待。(此处情怀特指我对大刘众多作品中视野格局的主动加戏)
不赖是指我们的特效并非只有五毛钱,版权保护上来了,即便拍起来还是有各种枷锁,但优秀的场面我们不缺了。
期待是说如果再精心一些,观众的口味再刁钻一点,《三体》的改拍起码不会被毁。
谈几点认识吧。
第一、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当之无愧。
但请注意,“元年”并非优秀,而是开始,并且是一个还不赖的开始。
毕竟以前我们有玄幻、宫斗、神话和手si鬼子等各种门类,但唯独没有真正的科幻片类别。
可要说影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并且谁要是敢说个不字,对方就是文科生垫底小白,那就纯属自嗨,认知应该还停留在《战狼》同一级别,天真的以为“民族的真是世界的”。
这是褒奖而非诋毁,因为我对标的是国际一流。进步是有规律的,谁也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第二、剧情推进上,前半部分无聊,观众难入戏,后半部分无悬念,剧情走向已完全明朗。(我并未看过原著)。
为了与观众互动,台词跳脱与尴尬并存,什么“大年初一”“正二八百”那些梗,就好比你好不容易要入戏了,但故事中的人物突然扭头对你说:嗨 你看我们多调皮。
与之相比的《星际穿越》,从一开始对于“幽灵”的设置,以及每过一二十分钟一个个小情节的推进,死死的让你沉溺。
总之,整个电影基调:范儿起的不够。卓越的电影从不用与电影主题无关的对白,来迎合观众,而是抓住观众。
电影语言就是要精炼,以一当十,废话一箩筐,不如去拍电视剧。
第三、感动有余,思考不足,内涵不够宏大。
片中小女孩对全球广播后,画面切换到全球各救援队准备驰援,期间的几句对白,是精彩的,我也感触到流泪。
这也是全片用画面传达感情最成功的一帧。
但相比感动流泪,我更愿意被引发去思考宏大。因为小时候我看西游记也流泪。
《流浪地球》立意很好,引发人类对“家园”这一概念的审视,和通过星际航行对个体时空观念的冲击,但这些影片并未表达出来,都浪费在前半部分说俏皮话了。
因此,可以这样讲:《星际穿越》每句台词都在为推进情节服务,所有的情节都在为最后对“幽灵”这一概念的诠释服务。而《流浪地球》台词有些游走,有些台词与电影无关,就为可以讨好观众,有些台词是为了宏大立意,由于前期铺垫不够,最后只能旁白来凑,从而失去了画面、对白和情节的表现力。
总体上,影片无硬伤,科幻硬核、场面、情节都具备了,又赶上市场对本土科幻的巨大刚需,大卖是无疑的。
当然,对我这种《三体》迷,刘慈欣三个字就值回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