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小张去上学时说:妈妈,是不是今天去,明天就接?
我表情夸张地说:是呀!
小张淡定地说:那今天晚上你们不用去看我了。
我说:你确定可以?
小张很认真地点头说:嗯,不用了。
这是小张上寄宿学校后,第一次主动说不用去看了。
有些欣慰,有些心疼,不知道孩子是真适应了,还是被适应了。
这学期,小张去了一所寄宿学校,第一周,去时说好了住宿,可是到晚上就变卦了,并要求我们天天晚上去接。
于是,每天晚上八点二十到学校接,第二天早上六点叫起,六点二十准时送。
第二周,小张说:你们不用天天接我了,我试着住吧,别人都住,我不住,就太怂了。你们要天天去看我。
天天去看比天天接送好办多了,这样他也可在学校多睡会儿觉。
于是,我有自习的晚上,老张自己去,我没有自习的时候,我俩一起去。结果遇到熟人后被调侃,你们两口子真行,是孩子离不了你们呀,还是你们离不了孩子呀?
小张班有一个同事的孩子,一天去看孩子时,他们正好也去,说,孩子打电话说有些发烧。量过体温后,37.5度,爸爸说,没事,吃点药就行了,不用回家。
我有些担心地说:万一晚上烧上来怎么办呀?
孩子爸爸说,吃了药就烧不上来了,我才不惯他呢,孩子怎么惯怎么长,就得让他在学校多锻炼。
我听出了他的潜台词。可是,孩子被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连续几天见不到爸爸妈妈,身体还不舒,本就很难过了,如果父母再对他的“求助”置之不理,孩子会不会缺乏安全感?
我们给不了孩子更好的生活,不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生活,那我们就要给孩子更多陪伴和关心。
孩子总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选择慢慢来。我不怕麻烦,只要孩子需要,我会天天来。
其实,说是去看小张也不过是陪他从教室回到宿舍,总共也就十几分钟。他悄悄地告诉我,生活老师给他盛了一大份菜,怕他吃不饱,他不好意思剩,结果吃撑了。他小心地对我说,今天好几个同学没有背过单词,英语老师发脾气了,吓死我了。他开心地对我说,音乐课上,他同桌唱歌跑调,好玩极了。。。。。。
这些事,都不是事,这些话,也不重要,但他愿意说出来,可是,他不敢对老师讲,不好意思对同学讲,如果不给他一个讲的机会,慢慢地他就会什么都不讲,渐渐地就会成为一个寡言的、不愿交流的孩子。
只有与自己的爸爸妈妈,他才可以放松地表达自己的小欢喜、小烦恼。如果没有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
一次遇到同事的爱人,她跟我说:我儿子回家说你儿子天天都很高兴,因为你们天天来看他。
我愿意让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以后上初中的问题,我是不会让孩子上寄宿学校的,我一点也不觉得寄宿学校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小张的同桌有四年多的住校史了。爸爸妈妈忙生意,顾不上管孩子,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了。可是,我每次去,孩子都穿着同一件衣服,这么热的天,孩子一周也没换衣服没洗澡,身上都有了味道。并且这个孩子特别不爱说话,我每次跟他主动说再见,他也只是笑着挥挥手。
我觉得,这是因为长期住校的问题。
缺少家庭气氛滋养,缺少和亲人的情感及语言交流。学样有那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每个孩子都顾及到,只要你没有生病,只要你按时上课、吃饭、睡觉,老师就会觉得一切正常,没有丝毫问题。
可是,每个孩子都会敏感、焦虑、困惑、好奇,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是需要有人给予指导的。
如果,此时,父母离席,没有提供相应的帮助,孩子的成长就会偏离我们的预期。
孩子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就像一粒种子一样,需要经过生根、发芽、结果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要急于让孩子适应,让孩子锻炼,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来,允许他慢慢调整慢慢适应,总有一天,他们的成长会超出我们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