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的对话和反思

中原焦点团队高级五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946天  2021—1—13

      1.外化和内化的不同

      外化在叙事中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外化在叙事中跟其他学派是不一样的,强调的是人跟问题是有距离的,人不等于问题,不管人有怎样的问题,人不会一直陷在问题里。在内化的思维里,人好像是等于问题,人被问题困扰,人是无力的,人会被标签化、病理化,人可能被分析。如图所示:

        虽然人会有问题,会遇到问题,但是人与问题永远都是有距离的,会有外化的对话,让人慢慢在对话里看到他跟问题之间的关系,他对问题的看法,问题如何影响他,他又如何去跟问题在一起。这种对话会带给人们无限的创意,虽然遇到了问题,还是能够去思考、去挖掘,到底自己的想法是什么?

        我们可以去看看自己跟来访者、家人、自己对话时,是把人标签化,病理化,还是愿意跟着自己和大家不断去思考我们跟问题之间的关系,去思考外化的思维跟内化的比较,如何去设计对话,并不断去想在对话里有没有不小心倾向于内化的对话。

        叙事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这些思维在咨询中有意义和价值,在生活里也要看到外化的对话。比如,要和家人站在一起去看问题,去讨论问题是什么。

      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在关系里不去病理化对方,不去标签化对方,两个人在一起会更有力量,可以去面对问题,可以这样想:他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我跟着他一起去看问题是怎么回事,不去指责他。如果我出了问题,他可以和我在一起去面对问题,外化用在关系里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外化也包括和老人在一起,比如老人有很多变化,会觉得自己年老不行了,我们做子女的可以陪着老人去看,他遇到的老的困难是什么,不管是身体的困难,心理的困难,或与家人相处的困难,我们可以陪着他,跟他在一块去面对他的问题,比如记忆力下降,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等,不去病理化老人,不去标签化老人,而是看到当老人这么不容易。不管老人遇到怎样的问题,他是被身边的子女理解的,跟他一块去面对问题,老人就会觉得他是有价值的。子女可以从父母做老人的经验里去获得一些经验,老人可以教子女怎样做老人,这样老人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外化的对话和反思愿意相信人们在抱怨问题时,让问题困住时,可以透过外化(人和问题是有距离的)的对话方向,让人们可以逐步体会到他们不是被问题粘着的,他们是可以有距离的,看着问题可以去做各式各样的思考,外化的思考回应问题会邀请主角拓展对问题的看法,甚至发挥创意去看看可以如何与问题在一起,对当事人会有较大的助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外化的对话和反思让我收获: 人不等于问题 我们都是管理情绪、处理问题的专家,之所以有时候被情绪困住、被问题绊住,是...
    梅花开在春天阅读 586评论 2 4
  •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22期坚持分享第142天+约练54次(2020.10.28星期三) 所谓外化,是相对...
    淘小宝_38f1阅读 723评论 0 0
  • 今天读,迈克尔.怀特叙事疗法的创始人写的《叙事疗法的实践地图》,里面提到的外化技术。又让我对于外化对话有了新的认识...
    息县心协沐风f阅读 1,002评论 2 1
  • 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1013天 1.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把目光放在问题上。把目光放在目标上,和来访者探讨他想要达到的...
    宛如初夏阅读 768评论 0 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87评论 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