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作为一个产品老鸟,读一本产品经理的基础书其实是没什么兴趣的,不过开始翻阅目录发现作者的思路很清晰,而且本书的描述也很结构化,不过还是有点顾虑就是一个美国的产品经理写的书,会不会适用中国互联网产品经理?好奇心驱使我读下这本书,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本书很薄比较容易阅读(ૢ˃ꌂ˂ૢ)。
以下是我读后结构化的脑图,还有结合实际工作的一些经验分享。
本书结构:
1、平衡三环;
2、找到用户的痛点;
3、团队协作;
4、产品经理常见的问题;
5、时间管理
一、平衡三环
产品经理,带着经理头衔但是一般没有管理者的职权(除非你是产品总监,即便如此也不会是一言堂),因为最终的成果交付是需要设计、开发、运营、销售、市场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完成的。而产品经理的作用就是连接和协调,那么究竟协调谁:
产品经理在项目中处在中心位置,需要协调:用户(用户体验)、企业需求、技术可行性
用户:产品或功能定位的目标市场是什么,要解决那些用户的问题,他们有怎样的行为习惯以及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我们的产品可以切入,这些都需要通过调研或者实际在用户的场景中才能逐渐的体会到。这里并不是简单的换位思考就可以解决,有些场景单纯是靠自己的想象无法完成,比如怀孕妈妈或者家长教育这样的场景,本身如果都没有相关的经历,即便通过调研走访的方式也何难理解,做出来的产品也是硬着陆需求对了但是体验可能不佳。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尝试找机会和目标用户或群体生活一段时间,这样在实际场景中换位思考就会更好。当然这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何难做到,也就是为什么有些ToB项目会有驻场的产品经理的原因。
企业需求:这个很好理解,企业是商业组织不是善堂和慈善机构,能给员工开的出来工资必然要赚钱,而且要多赚钱。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在上市路上的公司,投资人对营收都是有期望的,即便那些喊着不差钱的公司也不是真的不需要赚钱,而是目光更长远更看重未来的收益,所以还是需要和企业的预期需求相匹配的。
技术可行性:技术本身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简单的能不能实现。如果现有团队的技术能力不能满足要求,产品经理要积极的和技术团队进行沟通讨论,看能否拆分需求或者部分满足,通过不断的迭代来摸索出一条自己独有的技术发展线路。没有那个技术团队是百分之百准备好的,都需要不断的技术演进甚至需要吸收外部的技术团队逐渐完善。另外攻城狮们真的喜欢攻破技术难点带来的成就感。
这三者都有很强的必要性但是也不是不可抗力,产品经理需要在中间进行权衡,不要钻牛角尖。而且随着产品处在不同的阶段这三者的权重也是动态变换的,需要客观认识随时调整,同时自己也要调整好心态,避免整个团队情绪感冒。
产品经理实际工作中要不断的输出价值观来影响整个团队,从而保证高效完成项目目标。期间要保证三样输出:
情景:对市场上有特定问题或需求的真实人物的描述(并描述产生体验的场景)
观点:业务及其产品是否有效解决问题的真实判断
愿景:通过描述某一产品的潜力来鼓舞人心,让其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创造出该产品
情景:还是上面说的用户需求要和场景结合,和团队陈述需求的时候最好有场景带入,这样更容易让人理解,而不是代用概念性的表述比较生硬,但是切记不要过度解读,避免把场景限定的特别的具体,这样也会给人以场景特定用户群体有限的联想。当然如果你的产品服务的就是特别聚焦的用户和场景那就另当别论。
观点:这个观点判断尽量不要太主观,要有相应的调研或者相关的数据报告做支撑,最好是可以有过MVP的验证(MVP会在另外的文章中介绍,但是这里不只有满足产品基础功能的一种方法)。陈述观点判断的时候是最容易被挑战的,即便自己想清楚也会有疏漏的,这个和经验有关系需要慢慢来。
愿景: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产品成功我们的收益,这里不全是财务奖励当然也不能少,还要有更高层面的追求。为了避免给人画大饼的嫌疑,最好也要设立阶段性的目标,一步一步让参与者都有踏实的感受。一些浮夸的愿景就算了,除非你的团队真的有能力达成。
产品路上不会风平浪静的,但是一直支撑自己走下去的还是自己内心的动力,书中介绍了优秀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素质,注意这里是优秀,不过也可以把这些当成不断完善和努力的目标,可以看看那些是已经具备的,职业的不同阶段这些素质也是不同权重的,这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的调整。
快速学习并理解信息
懂得倾听
优秀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保持冷静客观的判断,并影响团队
专注具体问题的解决
有宏观规划能力和对细节的把控
可以随时补位项目工作空缺
要有备选方案
对商业和技术机会保持敏感
组织协调能力
项目把控能力
喜爱并能推销自己的产品
内心强大,能在挫折中继续前进
要对团队中其他成员努力的认可
困难≠挫折,而是改进机会
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兴趣广泛
不断分析验证各种假设
要有和工作无关的兴趣爱好
不要拿到最大的权利
在实际工作中人和企业还是要契合的,你很优秀但是企业设置的这个岗位和你不匹配双方都会很别扭,就更不用说发挥出应有的效率了,对于个人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出安排岗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
这个产品能让自己兴奋吗?
这个市场看起来足够吸引人吗?
我和将来的同事合得来吗?
产品存在的价值就是解决用户的问题,满足用户的需求。下一篇文章从“找到用户痛点”出发看如何判断需求验证分析。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