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是我读完《围城》后印象最深的句子,也是“围城”的真正含义。
纵观主人公方鸿渐的一生便是如此,在城外时对城内的景象充满期待,而冲进城后才发现也不过尔尔,想要逃离现有的困境,不停地从一座城逃到另一座城。而也正是他对待围城的懦弱决定了他的一生,他无法勇敢的站出来反对困境,却也无法像当时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自甘堕落,这种不上不下的位置使他平庸,也造就了他平庸的结局。
其实生活本就是由一座座围城构成的。每一个人都会有生活的目标并为之奋斗,这便成为了生活的动力,但当达到目标之后,原本因不了解而被隐藏的缺陷也就在我们面前一览无遗,我们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也被目标所束缚。而大多数人也因此徘徊在一座又一座围城之间,从一种境遇中解脱却又陷入另一个困境,“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最终自身也因长期被围困在城堡中而变了质,正如方鸿渐一般,刚开始是个赫赫有名的“留洋生”,到最后却为生机所困,这正是围城对他潜移默化的作用。
围城的存在是必然的,只要我们身处这个社会,与这个社会进行接触,就会存在围城。那么又该如何面对围城呢?我作为一名准高中生,并没有过多的经验,只能提出我片面的观点。我认为在围城之中因保持理性的对所处境遇进行分析与抉择。正如方鸿渐的经历,若当他在三闾大学时并不是一味的容忍,对身边的人和事采用一种懦弱的态度,而是明白自己与他们终究不是一路人,尽早辞职离开另谋生路,也不至于最后被动的退出。又如他和孙柔嘉的婚姻,若在婚前他不被失败冲昏头脑,看穿了孙柔嘉设下的陷阱,或是婚后不因琐事而烦心,努力缓和矛盾,也不会最终导致家庭的破碎。
但或许我的想法还是太理想化了。真正的答案,或许还是要在之后漫漫人生路上去摸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