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垃圾短信、浏览网页上广告的精确位置…在web2.0时代,似乎每个人都在“信息裸奔”。一方面,人们大喊:用户隐私问题严重;另一方面,为了方便,人们似乎不太重视个人数据的安全,往往把他们的信息委托给第三方。区块链和大数据伴随着web3.0的概念而来,我们希望通过数据的流动来构建一个更加开放、高效、便捷的世界。足够大的数据样本帮助我们做出预测,帮助企业准确分析用户需求。
但社会仍然被数据盗窃、买卖等老问题所困。Libra上线难产、公信宝公信危机……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区块链是一个很好的解决用户隐私问题的方案,还是一个完全没有保护用户数据的幻想?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以下方面来谈谈:
一、哪些应用程序具有真正的需求场景
在这个行业中,有很多区块链+数据项目,包括分布式存储IPFS、可信用户身份Mykey、预测市场、证书存储业务、数据交易、游戏挖掘的用户授权信息等。各位认为哪些应用程序具有真正的需求场景,区块链+数据能做起来吗,发展潜力有多大?实际上我认为,当我们说“区块链+ data”时,我们要分清楚我们讲的具体是什么。我觉得“区块链 + 数据”大致有三个方向:1、用区块链存储数据,2、用区块链激励数据的分布式存储,3、区块链数据交易。
首先是区块链存储数据,这里又可以细分几个方向。一个是大数据存储,什么都往区块链放,把区块链当分布式数据库用,这个方向是注定失败的。因为区块链作为分布式系统,相对于中心化数据库本身就有很多劣势,区块链系统在保有容错性的同时带来的就是数据存储的成本高昂和效率低下,这样做没什么意义。 第二个方向是小数据存储,类似身份存储等,典型的就是MyKey,这个方向结合应用场景应该会有应用前景。 第三个方向是数据存证,将区块链作为一种存证工具使用,比如用于供应链、溯源、电子合同、政务系统、保险行业等等。这些场景需要数据的真实性和多方共享,以及数据的标准化,解决原有业务流程中获取数据困难和数据分散的问题。这些都是企业端真实的痛点,会有很大的商业机会,能够提升整个社会企业间运作的效率。
其次是区块链激励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类似filecoin,结合分布式存储,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带激励作用的云服务。这类产品将面临中心化云服务的正面竞争,我对他的成本效率以及激励公平性都不太乐观。
最后是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这个场景其实比较尴尬。首先个人数据的交易市场即使存在,个人用户参与其中风险和收益都不成正比,尽管大部分人对泄露数据获得更好服务是不反感的,但让他主动出售自己的数据获得利益还是很难想象。 所以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只能是B2B的业务,即大宗数据买卖,那么这里面牵扯到太多的链外因素、合规因素等等,很难说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
二、数据在链上是否意味着其一定是安全的,不会被项目方用到其他地方?
区块链可以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吗?社区中有人提到了非对称加密、分布式存储、可信计算、硬币混合器、环签名、零知识证明等解决方案。你认为他们可靠吗?链上的数据是否意味着它必须是安全的,并且不会被项目方用于其他地方?最近,数据行业发生了一次大的重组,许多数据公司被检查,许多金融机构的业务,尤其是现金贷款搞得几乎为零。首先,我认为区块链的精神是开放、自由、公开和公平。例如,可以检查所有来往交易。由于区块链的账户系统是基于公私钥机制的,公私钥与真实身份并不是完全绑定的,似乎链上的所有行为都能隐身的,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区块链保护用户数据。事实上,这是对区块链技术的误解。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国家信息安全法的蔑视,如果进一步打着区块链名义玩欺骗性的数据隐私游戏的话,就很危险了。非对称加密、分布式存储、可信计算、混币、环签名、零知识证明等技术都属于密码学领域,与区块链技术有交叉但没有重叠,更不用说区块链技术还包括密码学。隐私计算是密码学的一个分支,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方安全计算板块,但这一块,如果你真的想实现,将是非常困难的。区块链只是一个账本,公链是公开账本,许可链是有限的公开账本。链上的所有数据都是可信的,因为它是公开的,并且不能被篡改,因为这些数据块之间“被链条锁在”一起。但可信并不意味着安全和隐私。为了保护链上的数据,必须采用另一种加密技术来处理链上的数据。但这与区块链无关。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必须加密以保证安全。数据上的链接和数据安全并不是很大的关系。正如之前所说,数据存储的价值可能更大、更实用。
三、区块链+数据项目的盈利性可以有哪些?
网上有信息说:与“数据采集和使用”相关的中心化业务一直在增长,但是区块链+数据业务可能并不赚钱,这些业务是不是真的不赚钱?“金钱只为金钱买单”,行业要有持续的发展,资金上必定要做到可持续,“区块链+数据”项目的盈利场景可以有哪些? 区块链 + 数据有三个方向:1、 用区块链存储数据,2、用区块链激励数据的分布式存储,3、区块链数据交易。 第一个方向,主要是将区块链作为企业间存证工具使用。这部分应用并不是为了直接盈利,而是提高企业间数据的可信度、安全性,或实现多方共享,降低整体成本,提高效率。 在第二和第三个方向中,就会有“区块链+数据”项目的盈利场景,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区块链激励的分布式存储,例如Filecoin。若希望面向大众服务一定需要解决成本问题,大众是不会为隐私买单的。区块链做数据存储的激励层,提供的P2P数据云平台服务成本一定要比AWS等低。 只有第三世界国家,基础设施比较差,大型数据中心没有建立起来,云服务成本比较贵,才能用P2P给他们提供一些相对低成本的数据存储服务。 第二类其实有些类似现在的云钱包。我们先看目前的支付体系,现在的银行、支付宝等支付体系,实际上身份认证是由银行或者金融公司来做的,不管是指纹、密码都是交给他们去存储和认证的,个人是无法直接访问支付网络的。 现在区块链世界个人是直接访问支付网络的,但是代价就是私钥有丢失的风险,或者需要管理很多的钱包,或者需要很高的操作门槛。这时候就需要有服务商,用户需要交易的时候进行认证,服务商帮用户进行交易。这部分就是帮助用户托管核心数据的业务。 第三点和第二点类似,都是帮助用户托管身份的业务。未来会有链上身份,这种去中心化身份需要公私钥对进行认证。普通用户更希望有中心化托管商处理密码学这层业务。 就拿投票举例,用户需要身份去投票,直接访问区块链就要私钥签名,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麻烦,这时候就需要中心化服务商来托管这些数据,这些都是可以盈利的方向。
四、未来“区块链+数据”会如何发展
个人数据的价值越来越明显,信息存储、流动、交易等安全链似乎是非常理想的状态。未来“区块链+数据”将如何发展?毫无疑问,个人数据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这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武装力量下是无法想象的。但在短期内,我不认为区块链一定与数据行业有关。区块链是一种账本技术,它与金融的关系远远大于与数据的关系。在未来,区块链将被连接到数据上,但其中缺少一个连接器:身份识别技术;既是DID。还有“个人”数据的价值,作为个人,需要与身份挂钩。目前,大多数区块链使用公私密钥系统,与真实身份无关。因此,区块链上的数据值目前非常小。比特币已经存在了10年,有人在比特币链上交易数据吗?我想没有吧。有一天,交易所介入,说他们正在出售与比特币账户信息相关的KYC id数据,我预计有人会支付溢价。银行、电信公司或小型互联网公司可以在一两个月内出售大量数据。买家希望将行为数据与他们的身份联系起来,经过人工智能分析,这将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