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休遐之余。我带着期待和喜乐来到阳光之家绿草地。大学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幸福的方法。追循本.沙哈尔教授的幸福之迹,慢慢品味书中之外带给我们的领悟和启迪,本次沙龙继续接着《幸福的方法》展开,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掌控意义和快乐的平衡?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和谜团,我像一个好奇的孩子一样,盯着今天的带领老师—飞雪,想要答案。老师不急不躁抛出一个话题:大家说说幸福是什么?
我毫不思索,脱口而出:“幸福是一种心态。”好像答案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诠释,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与名望和财富也无关。说到底,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真实的感知力,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具体幸福的机会和能力,只要我们提升自己的感知力,幸福便触手可及。
说起来容易,怎么做呢?老师又让我们绘制一份自己的幸福地图,在这张图里,分别是快乐和意义的两大类,这让我想起了上节课的沙龙,我们最终目标是追求一种“感悟幸福型”的人生模式,要树立长远有意义的目标,但是又要体检当下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当下和未来的收益,就需要挖掘我们的智慧。所以,幸福的真实性全部来自于我们内在的构建,构建一个和谐自我,便是幸福的出发点。
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与家人共处的时间一周几小时?与朋友相处的时间一周小时?工作一周几小时?学习一周几小时?做家务,包括买菜做饭一周几小时?运动一周几小时?冥想一周几小时?娱乐休闲一周几小时?等等。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活动也可以加上,这样一分析,很清晰地看出来了,一周的时间,自己被什么占据,花费。
接下来,可以给我们的项目打分,主要在意义和快乐上,满分5分,向上可以递增,向下可以递减。突然发现,自己在追求有意义的事情上,有时并不是很快乐,打不了满分,还有自己当时很快乐,但是快乐不持久,或者这种快乐没有意义,于是过后陷入懊恼与内疚中,几经周折,下定决心,重新调整,比如:中午本来可以冥想半小时,结果自己被电视剧吸收了好几个小时,眼睛疼,脊椎痛,未来没有收益,影响了身体健康。还比如:想学习一本书,拿起来翻看几页,就又拿起手机,刷刷剧,看看视频,耽搁了好几本书,计划落空,埋怨自己,对于我的这种推迟的拖延症,一再想改变,为什么还是“涛声依旧”?反思一番后,还是自己不够积极主动,构建和谐的自我,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如此这般,才是最好的状态。
真实的幸福来自于提升你的精神层次,而不是与别人相比。老师给出了幸福的五个维度,分别是:身体幸福、智力幸福、情感幸福、关系幸福和精力幸福。我把它归纳为身心灵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 我不认为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去改进自己的弱点,我认为生命最大的成功在于建立及发挥我们的优势。 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贡献。
学习给我们的心灵注入养分,内心柔软而有爱,精神也变得充盈饱满。一群人共同成长,走得更远,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感恩老师的带领,让我们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整合自我开始,感悟幸福,遇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