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喷涌
进入工作的第一年,勤于思考,热爱分享,抑制不住地孔雀开屏。每次和大家聊完之后我都特爽。有一种“秀(智商)优越”的错觉。但是大家都不太爽,纷纷表示:你说的太乱了,完全抓不到你的重点。有资深的同事建议,可以用STAR原则讲故事,SWOT权衡利弊,PDCA表述工作过程。当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
为什么要压抑自己表达的欲望!为什么要这么多套路!简简单单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好吗!
觉察缺失
越来越多的人说,我的表达“热情有余,条理不足”。或许问题真的在我?再一次电话会议时我录下了我的发言。
我的天!全程二十五分钟,我自己再听一遍都分不清听不出我想表达的重点是什么!
自说自话是对我那种状态最准确的表述。真搞不懂在这样一番发言后,自己竟然还有优越感。最多也就算是个“排泄”的快感吧。
勒紧裤腰
对于我来说,选择结构性表达最大的难题并不在于没有内容,而是在于分辨出哪些内容需要表达出来,哪些内容不需要。换句话说,哪些内容是对当下的受众最有用的,哪些不是。这对一直“丰衣足食”的我来说,无疑是选择了勒紧裤腰过日子。不过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
这个时候还没有正式学习过结构化思维/表达,只是依靠着自己知道的一些“套路”往上面生套。机械的告诉我的听众:这件事情,现状是XXX,我们当时希望达成一个XXX的目标,我的实际行动是XXX,最后达成的结果是XXX。这样一套下来看上去是清新明朗了许多。但是在描述每一个部分的时候仍然会把枝枝丫丫的细节,添加到描述中。这对受众来说仍然是个冗杂的陈述。
旁敲侧击
在努力让自己变的更简洁清晰的同时,我还在学习着其他的课程。这些也给我找寻的过程提供了大量趁手的工具。古典老师提到的知识管理中“知识晶体”的概念。把碎片化的知识通过一定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