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傅雷家书》里傅雷的这段话,真的是感慨万千:常常想到人在大千世界、星云世界中多么微不足道,因此更感到人自命为万物之灵实在可笑。但一切外界的事物仍不断对我发生强烈的作用,引起强烈的反应和波动,忧时忧国不能自己;另一时期又觉得转眼之间即可撒手而去,一切于我可有哉!
人到知天命之年,是否都有如此矛盾的心情和感慨。尤其疫情当前,更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无常,如此,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人需要的思考是什么,需要做的是什么?
我最想在这样的一个时期,把心归零,回归简单,体验宁静,相信这不失为一种最好的选择。
王阳明先生说:“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这段话载于《传习录》——答顾东桥书。是阳明先生以书信形式解答顾东桥疑问说的。意思是“道的大的方面容易理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只是后世的学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难以明白的作为学问,这正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阳明先生在这里是批评包括顾东桥在内的一些学者,在做学问上把前人最易明白的道理丢掉,却把搞不明白的当成大学问在那里搞研究,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圣道在旁边却偏偏向远不可及的地方寻求,简单的事情偏偏要使它复杂化”。这自然是讲做学问的事,阳明先生提倡做学问要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
不只是作学问,人生处处何尝不是如此,不厌其烦的追求那些繁花似锦的浮华的东西,不遗余力的去做并没有多少价值的看似热闹的事情,真的是人生应该有的追求吗?
这场疫情,把我们困在家里,是不是在帮助我们每个人和自己人生中的很多东西“断舍离”呢?它让我们每个人静下心来濯洗内心,让心灵回归简单,体验宁静。宅在家里,少去很多喧哗和热闹,看看书,做做饭,做做该做好的工作,陪陪家人,又何尝不可以作为一种美好的时光来珍惜呢!
刚刚读到《菜根谭》里的这句话觉得好极: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显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显心体之真机”,意思是:山水之间的安静,不算真正的安静,从山水之间归来,回到喧嚣的都市和工作环境中,仍然能保持心中那份安静,才是真正的安静; 锦衣玉食似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能够苦中做乐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其实这样的境界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但也是我们很多人愿意追求的境界。大家可以想想,在烦琐的生活和工作中,在喧哗的闹市和人流中,达到“心远地自偏”的境界,让自己心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不为世俗闹世所惊扰和伤害,得需要怎样的胸怀和智慧?此刻,不正是修炼自己的大好时光吗?那么何不让心回归简单,体验一份宁静。
《菜根谭》里还有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是啊,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很多人沉迷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不惜让这些东西使自己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自己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不累才怪!
静下心来想想,这些真的很重要吗?宅在家里,你不觉得保持一份平淡从容的心态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吗?
《傅雷家书》中,傅雷说:人感性与理性能够平衡是最美的。它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生活艺术。所谓感性之美近于火焰之美,浪涛之美,风和日丽,花香鸟语之美;所谓理性之美近于钻石的闪光,星星的闪光,近于雕刻精工的美,完满无暇的美,是智慧之美。那么,宅在家里,看看我们养的小花,做个不只是填饱肚子的烛光晚餐,从精致处寻得一点浪漫的感性之美;读一点国学大师的书,和哲人求得人生智慧,和智者心灵对话,寻得一点理性之美。这样的时光,是不是可以让你足不出户遇到更美的自己呢?
宅着,正好修心养性,正好回归简单,体验宁静。挺好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