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决定一件事情该做还是不该做的时候,通常是看其他人做不做,如果大家都做,自己也会跟着做,不去想做了以后有没有好处。稍微肯动一点脑筋的人会看做了以后有没有收益,如果有收益,就会去做,但是他们却很少考虑收益率,也就是收益和成本的比例。”
“我们做决定之前要考虑成本,防止做出坏选择。”
这里的成本包括但不限于金钱、时间、机会。
前两者都好理解,分别指做事所付出货币和时间。
第三者是经常被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机会成本是做了一件事(选择),因此放弃做别的事(选择),可能丧失的最大相对利益。当然,如果选择是最正确的那种,机会成本就是零。
学生高考前,为了取得好成绩,通常的做法是参加课外补习班,参加课外补习班需要花钱和时间,但学习效果未必能达到预期,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是课外补习班,老师讲的不一定是该学生真正需要的。老师讲的是该学生未掌握的,学习效果就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老师讲的是该学生已掌握的,不仅是在浪费时间,更丧失了相同时间掌握不会知识的机会。
自学能力强,且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学生,甚至在每次考试前几天都不听老师课,全部自学,效果也特别好。
还有一种补课方式就是一对一,这种方式费用是最高的,但效果也是最好的。道理很明显,第一次课或者正式上课前,老师和学生进行较为深入地沟通,深度了解学生在所学科目中哪些知识点不会,哪些知识点一知半解,哪些知识点掌握很到位。然后根据考生特点,有针对性地互动教学,学习效果立竿见影。
我朋友的孩子,每次英语考试60分(满分150分)左右,家长找到一名老师,一对一,高考成绩110分,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对于偏科的孩子,通常成绩最差的科目,提高成绩的潜力也最大,需要在不同科目间分配好时间比例。
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很多选择,建议多思考一会,坚持成本最小,效率、效果最好原则,就会更多地做出好选择。
吴军《富足》第二章,若干页(一)。
注:引号内是书中原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