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病重,这位老先生为何不愿给她看病?有3个隐情

话说当初秦可卿病重,公公贾珍忧心忡忡、关怀备至,同时请了好几个太医给她诊治,但效果不佳,按秦可卿一个贴身服侍的婆子的说法,是“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反倒把病越治越重了。

这时,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向贾珍推荐了他“幼时从学的先生”张友士。按照冯紫英的介绍,这位张先生“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水平高得很,如今因“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现在他家住着”。

这对贾珍来说自然如久旱逢甘雨,赶紧下名帖去请。而那位张先生呢,也确实与那几位太医不一样,前来细细看过以后,把秦可卿的症候说得真真切切,治疗方法说得明明白白,只可惜已被那些庸医耽搁太久,终究没能起死回生。

不过张友士的医风医术,我们以前已经谈过,不作展开;这里重点关注一个细节,就是贾珍邀请张友士为秦可卿看病的过程中,张先生虽说答应前来,却表现得有些勉为其难。

有三处表现。

第一处:贾珍派人到冯府下帖邀请张友士,张友士请那位仆人转告贾珍:“医学浅薄,本不敢当此重荐,因我们冯大爷和府上的大人既已如此说了,又不得不去,你先替我回明大人就是了。大人的名帖实不敢当。”

他答应前来,但强调自己“医学浅薄”,只是因为冯紫英和贾珍吩咐,“不得不去”,且没有收下贾珍的名帖,不算主动受邀。

第二处:受邀次日,张友士来到宁国府,贾珍少不得奉承一番,张友士说:“晚生粗鄙下士,本知见浅陋,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奉命。但毫无实学,倍增颜汗。”

他又强调自己“知见浅陋”,只是应冯紫英和贾珍的要求,“敢不奉命”。

第三处:贾蓉提出先给张友士报告一下秦可卿的症状,张先生的意思是先看过脉息再说:“依小弟的意思,竟先看过脉再说的为是。我是初造尊府的,本也不晓得什么,但是我们冯大爷务必叫小弟过来看看,小弟所以不得不来。如今看了脉息,看小弟说的是不是,再将这些日子的病势讲一讲,大家斟酌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那时大爷再定夺。”

他还是强调自己“本也不晓得什么”,只因冯紫英吩咐,所以“不得不来”,还表示自己看过秦氏病症后,处方要“大家斟酌”,可用不可用要“大爷再定夺”。

看张友士这三处表现,倒似与冯紫英的介绍颇有距离;但就他对秦可卿之病的诊断来说,又确实是对症下药,确实是有其高明之处的。

那么,他却是为何如此反复强调“本来不愿意来”呢?谦逊一点是可以的,但是不至于不肯给人看病啊?要知道,医生给人看病天经地义,并且就是要自信,有自信才能给病人及其家属以信心啊!

难不成张友士虚伪?从整体表现来看,却分明不是。那么,为何?

我觉得有三个隐情。

首先是因为张友士并非医生。

从冯紫英的介绍可以看出,张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就是说,他看病救人的本事只是他学问中的一样,或者只是他的一项业余爱好,只不过已经到了很高境界,但却并非“执业医师”。

这一点,贾珍也给予了印证,说张先生“原不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

既然医学并非自己的正式工作,那么,尽管那时候估计没有“非法行医”这个概念,给人看病还是要慎重,特别是到宁国府这样的豪门大户给人家儿媳妇看病,那是更不好随便应承的。

其次是因为张友士必须谨慎。

张友士是因为冯紫英介绍以及贾珍亲自下帖邀请才去宁国府的。

而在这之前,冯紫英想必已经把他从贾珍那儿所了解的秦可卿生病和诊治情况,向张友士简单地说过一些,张友士也知道在他之前已经有几位太医在为秦可卿看病。

太医里面自然也有庸医,因为太医作为一个职业,有“太二代”“太三代”,水平不见得就永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肯定有找关系、走后门进太医院的。

但毕竟是“太医”,人家几个太医在看,还没个起色,自己去就一定能成?冯紫英夸他“能断人的生死”,毕竟有点夸张的嘛。

所以这事还真是不要掺和的好。但冯紫英是自己的学生,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上京来为儿子买官谋前程,少不了冯紫英的帮助,他的面子不能不卖;加上贾珍与冯紫英关系密切且下帖来求,就变成不得不去了。

在不得不去的情况下,也必须充分留好退路:可不是我自告奋勇要去的,实在是抹不开面子才去,效果不好可不能怪我。

就是去了,也须是“非正式”地去,所以他并没有收下贾珍的邀请帖子:我不是正式受邀,而只是友情支援。

也正因此,张友士在亲手诊脉,对秦氏之病有了把握后,就放松多了,在介绍病症,提出治疗意见等等时,就都是“笑”着说话了。

第三是因为张友士也许知道秦氏真正病源。

张友士为秦可卿诊脉后,说了她的病源:

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

就是说,秦可卿的病根本上是“心病”。对此,“从前若能够以养心调经之药服之,何至于此”。

归根到底,秦氏需要“养心调经”。

那么,秦可卿为什么会有严重到几及于死的心病呢?

张友士只是说她“心性高强聪明不过”,聪明要强的人多思多想,于是伤脾伤肝,造成身体生理病变。

他说得很明白,但其实又很模糊:到底怎么造成的?参考一下王熙凤,同样“心性高强聪明不过”,也同样身体不好,为什么没到秦可卿这样的地步?

他并没有细问,也没有细说。

我觉得,这不是张友士的疏忽,而是知道不可问、不可说。

这是一件“可听不可说”之事。也许冯紫英是向张友士说过贾珍“爬灰”之事的。

所以张友士不情愿来宁国府给秦氏看病,估计他是早已料到,她这病是“心病”,“心病还须心药治”,但这“心药”可怎么弄?

所以他给秦可卿开了“养心调经”的药方,但吃药并非关键,怎样除去那“心魔”才是。而这,却是他无法明说和解决的。

所以一开始,他还真不情愿上宁国府的门。

以上说法妥否?欢迎朋友们讨论!


作者附白:本人喜欢阅读和搜罗电子书,多年来收集了不少,关注并私信书名,必尽力满足。

此处所有图文,均为本人原创,不论深浅,只求用心。望朋友们评、赞、藏、转,不吝支持,公众同名,敬请关注。

(网图侵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029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38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7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14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1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3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9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9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52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79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