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田宏杰。
今天咱们来探讨,放假的时候怎么安排任务,能够让孩子学得最好。
有一个妈妈跟我讲,她去年寒假刚放假的时候,就跟孩子说,孩子这个假期你不是爱读书吗?咱们好好读书,你看,妈妈从那个清华附小弄来了他们的阅读书单,看,12本书,这假期咱们把这12本书读了。孩子说,妈妈好呀!这书看起来真好玩!我爱读。
12本书一买回来,这么高!
然后孩子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很有兴趣,读啊读啊读啊!好,中间出去玩,各种各样的事,等到一个假期完成的时候,你猜他俩读得怎么样?
说一个假期读了3本,3本在咱看来觉得还不错,可是在他们看来觉得天哪,12本你才完成3本,孩子很沮丧,妈妈也很沮丧。
所以这块就涉及到一个放假的时候,你们下了哪些决心?最后都有没有完成?
放假的时候,家长通常会下这样的几种决心:这个假期咱们补知识,数学差,咱把数学整个前面几年级都重新补一下,盲点全做好。
学新课,下一个学语文,预习,练技能。钢琴扔了那么久了,好好练练,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你自己管自己哦。
而且这个假期咱们要玩好学好,下了好多决心,那么做起来会怎么样?
你会发现这些可能都是实现不了的计划。
这些实现不了的计划有两个特征:一个特征就是宏大。一个特征就是太笼统。
宏大的目标树立起来的时候特别地动心,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过程中它很难实现。
就像我同事特别喜欢说一句话,他叫做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12本书买回来什么感觉?12本书,好想把这12本书的知识全掌握了一样,等读书的时候呢,那是一页一页翻的,他需要工夫的。
一个寒假那么短的时间,读到12本书,同时要干那么那么那么多的事情的时候,孩子真的很难。
所以什么样的目标才有效?
我们要说,如果目标设在这儿,太高,远远高于孩子的水平没用,一定要有一个,这个目标设到这儿,我刚好就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才有意义。
所以再宏大的目标达不到都是白扯的,能够达到的目标才有效。
那么这里面就涉及到,如何去设立一个能达到的目标?如何让这个目标能够实现?
在开始之前,我们要去分析,我们到底有多少时间?我们来看。
一个寒假到底有多少天?学校总共放了35天假,你说那么长的假期,咱们可以干好多的事情,既可以读完这12本书,又可以写作业,又可以补知识,又可以预习新课。
实际上呢?真的,35天就是35天嘛,你一算你就会发现其实不是。
你可能带着孩子出去玩一玩,旅游途中先用掉了5天。
初一到初七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状态和平时也不一样,对不对?又用掉了7天。
还有6天,孩子每天下午得上辅导班,那他的状态不是全天学习,所以又用掉了6天。
然后其他有朋友来找着玩,他又去找朋友玩了。你会发现,又过了4天。
那么35天看着很长,你减去了5,减去了7,再减6,再减4,把这些事情都减掉以后,剩掉多少天?13天。
这13天里边,每天你用于学习的时间有多长,用于运动的时间有多长?用于阅读的时间有多长?用于练技能的时间有多长?用于让孩子自己放松的时间,户外活动的时间有多长?
这个都算下来以后,你会知道,其实这13天里边,时间给到孩子学习的,真的只有那么多。
把这部分的时间先算出来,然后再算这些事。
旅游途中你会发现,没有太长时间的常规学习,每天能做20分钟的作业不错了。
那旅游途中可用的时间到底是什么?可以干的事是什么?阅读这事行,对不对?
写作业,多少差点。
预习行不行?你发现可能有些预习还行。然后学英语行吗?学琴行吗?肯定不行。
你就要去问,哪些事情适合旅游途中去做的?那么可用的时间是啥?能干的事是啥?
初一到初七,过年七天乐期间可用的时间是啥?能干的事是啥?
如果每天下午都要上辅导班,那上午是不是你得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去学习,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去户外活动呢,晚上又来怎么用呢?
所以个别情况你都要去问的是,有多少时间能用,然后能用来干啥?
所以当你这么分的话,一个寒假的时间就不会像你开始头脑中那么长的假期,每天有那么长时间,我可以干出那么多的事,不是这样的。
真实算下来的时候,时间只有这么多,
所以我们要基于这些时间再去给孩子排任务,那个任务才是现实的,可以达到的任务。
刚才下的那几点目标,任务好还是不好?
我们用一个时间管理理论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法则,叫做Smart法则来去分析。
Smart法则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个这个事是具体的,不是空洞的。
比如说补知识,空洞,太大。
你肯定要问到底补啥?我把一二三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全都补一遍,那不可能,具体孩子到底哪一点不好?
你要补的是哪一点就要格外清楚。
所以第一点是具体。当你具体了之后,那这个事就是可以测量,你做到你知道,我做到了。没做到你知道,那点还没补,如果你只是空洞地说一点补知识,做到没做到你都不知道。
一个不具体,没法测量,达不到的目标,对孩子来说还不重要,而且都没有受时间限制的目标,提这么一堆空洞的目标,列在孩子的学习计划表里边,你只会去证明孩子不会管理他的作业,不会做作业,别的没有任何作用。
所以我们一定要干的事,就是把这几点目标具体化,让这个事变得可测量,而且让这个事变得能达到。
对每个问题你都要去接着问,补知识的话,一定要问到哪几点?
这个几是真的几,各位。
孩子能补得了几点知识,上个学期到底哪几点弱?
你得心里有数,这个假期能补的只有两三点,你要补个十七八点,那整个学期的学习不是假期干的事,孩子就补不成。
还有学新课,学到什么程度?预习语文,预习到什么程度,是读一遍?还是读的过程中,让孩子略微分析分析?还是读到了这个故事,可能跟哪个故事有关,我们扩展一点?
所以你要去琢磨,能达到什么程度?多少时间?养成哪几项习惯?玩什么,这些都问到以后,我相信你就一定会有个困惑,是什么?时间不够用。
这些事情都做到,太多了,时间不够用。
这时你就要去问,我如何去安排时间给他?
如果这个事能安排到时间,这个事完成了,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开始的时候,我就发现,我虽然想练琴,可是没有练琴的时间,我安排不到。
那怎么办?俩事,一个就是问自己,如何能够安排到?想到办法去安排。
如果去想办法但是想不到办法,你要干什么?这个事不合适,放弃。
所以具体化之后,再结合着前面我们找到的所有的那个,这个假期能用的时间用到一起,你才知道你设定的目标到底能不能达成?
你如何能够设定一个能达成的目标,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假期是个好时候,因为他在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是父母管为主。
等到孩子到高年级,就要变成孩子管,那么在父母管和孩子管之间,怎么能够去进行过度呢?能够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管呢?假期就是个好时候。
万一今天做得慢点,有时间来调,这就很重要。那么要让孩子去学习自己管自己,契约法就格外有效。
契约是干什么?
父母和孩子之间签订一份合同,我们一起列出来,有哪些事是必须要干的?孩子就去执行这件事,孩子如果能够顺利执行,说好啊,孩子你自己做得很好!那你自己管就好了。
但如果孩子执行不了,就要去问,是计划不合适,还是方法不合适,如何才能做到呢?这个时候找办法去调整。
调整好了的时候,那契约就又起作用了。
所以契约法是啥?
就是从父母管到孩子管之间的过度的时候,最好用的方法。
能够让孩子管自己,管不好的时候还有一点点被限制,然后在限制下,他能够做得很好,那家长和孩子之间,就要去达成这样的一份契约。
我们具体看,一份契约应该怎么去订立它?
要想订契约,父母和孩子把自己需求都列清楚。
然后看看哪些需求是双方觉得必须都要达到的?
比如爸妈觉得得达到,孩子觉得也得达到,看,比如这三点。
第一点,要完成每天的作业。爸妈和孩子都得做到,那怎么办呢?我们前面是不是有一个办法,列作业清单。把每天的作业清单列清楚。孩子按照清单去做,那就可以了。
第二点,孩子要求,每天得给我时间,半小时的时间我来进行阅读。爸妈也觉得你假期正好多阅读,现在不是说一句话吗,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高考者得天下呀!假期正是练阅读的时候嘛!好,爸妈想要,孩子想要放这儿。
然后孩子说,我要每天能出去玩一小时,爸妈说必须得去,因为你要户外活动。你现在每天自己管自己的作业,都完成。而且你得给自己留出时间来,每天得有时间去完成阅读半小时,户外活动一小时,中间确定了,对不对?
然后再看孩子还有啥需求?父母还有啥需求?
我们先看孩子的,孩子说我想要读什么什么的书?
这书你一看,就一定不是父母要求的那种有营养的书。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书,咱们看起来无聊,没营养,可是孩子很喜欢看,书名我在这儿就不说了,你一定就知道哪些书?对不对?
好,孩子很想看,但你知道这些书没营养,看了以后,只是哈哈一乐什么意义呢?
孩子既然喜欢看,那你就说,好,孩子说,我想看,而且是假期有时间,我如果有时间我希望我能看。
父母说什么?你要看太多没用的书不行,但你要快乐,妈妈也支持你看,有个限制,每天只能看20分钟,如果看太多时间,那么又没成长,不行,所以父母限定,可以看,看20分钟就好了。
孩子还说,我们班同学玩游戏特别好,我也想玩游戏。
父母说玩游戏妈妈也很支持你,也一样。总的时间就那么多嘛,游戏玩得太长也不行,妈妈支持你玩,也来20分钟。
好!限定的时间之后,你就要去问他,比如玩游戏你就问,孩子,最近打啥游戏呢?怎么样?这个游戏好打吗?怎么才能赢?你有什么新技术?新策略吗?让孩子带着目的去玩游戏,孩子在游戏上也会很自信,他越自信,长大以后他控制自己的游戏的时候,他便越有方法。
孩子还有一个要求,我要自己管自己。
那你看,其实父母也想让,你要自己管自己,有没有?
父母想让你自己管,孩子也想要你要自己管,这俩事说的是一个话。
但是内容可是不一样的,孩子说我要自己管,那意思就是你别管,父母说的是你要自己管事,你要完成任务。
那父母和孩子之间共同点在啥?界限在哪儿?父母的这个界限在哪儿?
父母说,那每天你不能说到晚上10点钟你还没完成作业呢!我每天晚上7点查作业,7点查作业你要全完成了。后面的时间你自己管,如果7点你还没动手呢,那爸妈看着你做作业,你想要爸妈看着吗?注意我的眼神,你想要爸妈看着吗?什么意思?孩子说,我不想。
一问你想自己管,是吗?你想让他回答说,你想自己管是吗?孩子说,对,我想自己管。说好啊,那这样,每天7点前完成作业,那白天你要给作业安排好时间,按照清单一项一项去完成。是不是达成契约了?
好,父母还有一点呢,每天9点睡,7点起,咋保证?到9点你们全家都嗨得很,他怎么睡?有没有。所以为了完成这一点,父母要去问。
之前假期为什么做不到?原因是啥?
你要先想到完成这个事的难,找到办法,执行的时候才能不难。
所以你会看到,上面这一条里边,把父母和孩子都想干的事列出来,把孩子想干的事列出来之后,满足他,支持他。
但是提供限制,父母要求孩子做的事这边,要看到这个事有哪难?我得给孩子提供什么支持,提供什么环境,孩子就能做到。
所以这里面上面部分就完成了。
那上面如果完成了,下面就会很容易。
看下面两点。比如父母不希望孩子的计划没执行,孩子不想要父母来插手,怎么样?跟上面这两项是不是一样的?一样,实际上上面都商量好了,下面不想要的事情会很少。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去问,孩子有什么需求?父母有什么需求?找到中间共赢的部分,然后找到差异的部分,并且想到怎么在有限制、有支持的方面去完成它。
所以整个契约你要干的事,其实不是限制孩子,也不是证明孩子你做不到,所以你得听我管。
你要做的事是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并且达成目标,在这个目标中让孩子赢,因为只有孩子赢你才能赢,你们俩才能双赢。
那么这就是第二点,用契约法帮助孩子在假期中自己管理自己。
第三个问题,省下的时间拿来做什么?
爸妈千万别说,说今天你自己管自己的学习管得很好,还有仨小时时间呢,来,再刷套卷子。
什么感受?
我前面做得那么快,我是为了后面自己有时间,结果你让我拿来刷卷子,那我明天就不要那么快了,你让我刷卷子是对我前面好好学的惩罚呀!
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好好管了学习,省下来的时间。
那么省下来的时间干什么?
用来历练孩子的优势。
孩子哪方面强?哪方面感兴趣?哪方面有优势?在假期里面要继续去历练他。
如果你们家孩子对科学感兴趣,那这个假期要干吗?
有时间了,你可以去看科学相关的书,妈妈给你买几套什么牛顿科普馆,咱们还可以看看纪录片,说有个片叫什么,《航拍中国》很不错,还有个《地球的脉动》跟自然相关,也很不错,我们可以去看。对不对?
各种各样的纪录片给到他,各种各样的图书给到他,甚至你可以在网上给他买一套做科学实验的小器材,经过一个假期下来,孩子的优势得到历练。
这个优势对孩子的一生很重要,因为它会让孩子去形成探究的品质,这个方面我厉害,这个方面我有优势。然后我去钻研它,去探究它,把它弄到最棒,最好。
我什么感受?我有优势感呀!跟别人比起来,我会觉得我与众不同,不是我比别人厉害,而是我与众不同,我感兴趣的事我就会去深挖它。
这个会为孩子的高年级的学习、能力的打造做好准备。
所以当你历练了优势,就可以去点亮孩子的学习动力。
孩子便会看到学习的长远意义,更愿意学习。
这在干吗?
三个字,培养孩子对学习的价值观。
让孩子发现学习很重要,而且在他心里面学习变得不只有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对我感兴趣的,我的优势领域的学习,我能胜任,我很厉害。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我们来复习一下。
第一点,去设定能完成的假期计划。首先去核时间,看看整个假期真的算下来到底有多少时间?
之后呢,去看你的计划,是不是具体?是不是能执行?能不能测量?对孩子来讲重要不重要?把每一个计划去安排时间,能做到,行,做不到重新定计划。
第二点,用契约制,契约制,去看孩子心里的需求,你心里的需求。然后去达成一份双赢的契约,让孩子从你管他,到自己管自己,你提供监督。
最后一点,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历练孩子的优势,点亮孩子内心学习的动力。
好,那我们来留课后的任务。
在后面的假期里,或者在后面的一个小的周末里,和孩子一起去定一份共赢的契约,他的需求,你的需求找到方法去满足。
大家要注意,孩子看起来是一份共赢的契约,但是家长其实心里边还要有一项,到底这个契约执行起来难在哪儿?你可以给他什么样的支持?
你定契约的目的不是为了告诉孩子你做不到,而是为了告诉孩子你做到了,下面有你默默的支持,孩子没看到这个,孩子只看到,我答应了,我做到了,我能够信守我的承诺,我能够管理我自己,这才是我们假期让孩子自主写作业的真正的目的。
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