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跟刚上三年级的儿子,近距离“搏杀”过几次。经历了从一开始的“这还是我那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吗?”到“这已经不是我那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了!”直至“这孩子怎么变成现在这样了呢?”的心态起伏。
后来,在新学期家长会上,老师给了一个新词——三年级现象。我才稍稍安心,哦,原来,这一系列问题不只发生在我家孩子身上啊。原来,这是一个普遍存在这个年龄段的问题啊。人类真是奇怪,当你聚焦于自己眼前的焦头烂额的时候,你以为全天下最惨的不过就是你一个人。可是,当你忽然发现,跟你同样惨的大有人在的时候,你顿时就觉得不那么惨了,或者说,自己的这点儿惨也能被接受了。
那么,具体什么是三年级现象呢?我上网搜了一下,得到的解释是:是指孩子入学后面临着重复教学,课堂上极易走神、不注意听讲,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升入小学三年级后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同一二年级时的优秀表现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小学化”的危害被称为“三年级效应”,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关键词是一个“转”——
以上是百度来的。具体看看自己的孩子,发现还真是中了几个招:
首先,就是有了自己的主张,表现为与周围的家长、老师等一切权威代表“对抗”到底。从学期初,突然表示不想写作业。问为什么?答,太简单,都会。结果一查,发现并非如此。继而问,既然答不对,怎么还不写?答曰,就是不想写。写字太累了。反正就是一副,你们能把我怎么招的挑衅状态。实话说,我没忍了,使用过暴力,可是不见效。暴力往往是最后的解决办法,结果仍然无效。我觉得这样不是办法,还是多跟他聊吧。可是,对于不写作业这种挑战底线的行为,作为家长总不能任由他主张吧。
第二,就是把家长和老师视为对立面。学期初,老师让自选位置,结果熊孩子选了倒数第二排,还扬言,这下就能离老师远一点了。最近老师给调回第二排,熊孩子很不爽,说老师就是为了盯着我,针对我。我说,你们班四十个孩子,为什么你会觉得老师那么偏爱你呢?思而不语。
第三,自控性差,表现为各种不合时宜的行为不断。其实我很警惕给孩子贴标签。但是有次看到一份科学研究的报告说,8、9岁的孩子大脑前额叶皮层活跃不稳定,就会导致行为上的不自控。文章把这种现象称为“大脑无人驾驶状态”。既然是年龄阶段性的特点,我也能理解,只是犹豫是否该时刻提醒他应该在状态呢?一提醒就狂躁,关系就紧张,所以具体怎么操作还不得法。
其实,熊孩子的学习还是靠谱儿的,尽管各种行为问题,屡次遭到老师投诉,但是成绩还是始终名列前茅。就是态度有时候不端正,还不自知,不服教导。
这世界上最无力的恐怕就是不得不讲道理的家长吧。其实,家长也知道,道理孩子都懂,他就是不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