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我是大朱老师,很荣幸有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我和我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家有两娃,女儿99年的,儿子05年的。“优秀”这个词,如果用成绩来定义,我两孩子肯定算不上优秀,儿子天资聪颖点,但从没考过第一,哪怕班级第一都没考过,哪门学科考第一也是少之又少,女儿小学初中更是成绩平平,初中高中都是因为我是本校的老师,她是教师子女被照顾进来的,初升高进校时全年级600个孩子中她排倒数十名内的,两孩子都是喜欢坐在路边给别人鼓鼓掌的人,谈不上出类拔萃,这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每每让我想起,总觉的我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妈妈!这几天我把这些年发生在我与两孩子的点点滴滴梳理了一下,想起儿子的憨儿憨言,话语虽然简单稚嫩,但情感却很真挚,回想起来心里暖暖的;女儿做的一桩桩事一件件活,琐碎却能温柔岁月。姐弟俩言行中的分寸,交往中的包容,心底里的善良,都在无意间的举动中不经意的流露,藏不住也装不出的美好。昔日的一点一滴的陪伴,如今都长成了能治愈人心的甜蜜果实。因为这两孩子,我经常被身边的朋友羡慕;也因为这两孩子,我经常被家里的长辈称赞。大家都把功劳归于我,我家老公有时就会怼一句:我老王家的基因好呀!不管怎样,我能感受到他的内心的骄傲!既然大家都认定是我教养有方,我就毫不客气的悉数收下,我觉得自己成就感满满的,同时感谢命运让我今生有他们!今晚希望能把我这份幸福带给大家,我分享的主题是:做刚刚好的父母!
首先在这里边有三个问题我希望大家跟我一起进行思考。什么是刚刚好?什么是刚刚好的父母?什么又是刚刚好的孩子?哪位妈妈或者哪位爸爸有你们自己的感受可愿意跟我们分享?你认为什么是刚刚好?好的,我看到了大家有非常多很好的分享,我们的很多妈妈提到了刚刚好是指一种非常舒服的状态,不要太辛苦不要太累,让孩子静等花开让他去顺其自然的发展。大家所有的回答都是对的,大家有没有仔细去感受一个点,当我们每一天都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去教养孩子,我们每天很努力的想去做得很好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掉入一个怪圈,我们经常说我想做什么可以让我的孩子变得更好,或者我想做什么可以让自己变得最好,其实在这个点的过程当中最难把握的是一个度的问题,也就是刚刚好在这里边讲究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尺度,一个分寸。也就是说任何人,我们作为爸爸妈妈之前是独立的个人。我们不管是作为一个个人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爸爸妈妈我们都是有自己独立的角色,而且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承担许许多多不同的角色,我们会为人父母,我们会为人子女或者是为人朋友或为人老师等等。那么,什么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是刚刚好呢?我是94年开始站上讲台的,我接触了很多的家长,我们家长非常的用心,非常的努力,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我们家长的焦虑,我们家长的辛苦,我们家长的累,感觉自己的孩子无法得到我们的期待那样的成长。我经常会听说很多爸爸妈妈说我理想的孩子去考第一名去做最好的孩子。其实最好永远都没有一个标准,这种最好在自己的眼中是最好,未必在别人眼中就是好的,所以我经常思考,一直在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好的一种父母养育孩子的一种状态?我理想当中的状态是什么?我理想当中最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或者我理想当中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妈妈,我在瞬间有了一种感受,刚刚好。刚刚好,其实就是最好的。但最好的并不一定是刚刚好。
那有家长就要问了:那我咋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不是刚刚好呢?怎么做才算是刚刚好呢?到底怎样的爱刚刚好?为人父母是我们的终生的职业,工作我高兴干就干,可以说不干就不干的,一旦我们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间这种责任就是一辈子的,我们总不能说我不做爸爸妈妈了!我们如何去评判自己所做的是不是刚刚好的呢,很简单,孩子的感觉永远是最真实的,他不会去骗人。孩子喜欢的老师,他一定是一位好老师;孩子喜欢的学校,一定是一所好学校,同样,如果孩子喜欢的爸爸妈妈,他一定是最好的爸爸妈妈,我们会发现孩子会很单纯的说我喜欢你,而这个四个字,包括了太多太多的情感。我做老师,最令我幸福就是听到孩子说老师我喜欢你。所谓刚刚好的父母,我认为是父母对与子女相处的边界掌握得很好(也就是所谓的分寸)。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有个著名理论:“good-enough mother”(做妈妈,足够好就行了)。这一观点后来被我国心理学家曾奇峰巧妙地译为60分妈妈。60分的妈妈,既不像100分妈妈那样,时刻回应孩子所有需求,剥夺孩子的自主权;也不像0分妈妈那样,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忽略孩子。
我今晚分享的第一点,我想说:做刚刚好的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因为父母的格局藏着孩子的未来。为人父母,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未尝不可。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以教人者教己,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都应具备。因为父母是孩子举止言行的参照。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执着地栽培自己,并让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也曾经历过与很多父母一样的经历,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做到更好地陪伴孩子,直到儿子突然的对抗让我措手不及,同时感觉无法走到孩子的内心,而让我感到焦虑和无助。短暂的“迷茫”后,第一次参加北大生涯培训,听朱红教授讲"心内求道",真的一下子就触动了我,我开始觉察自己,毫不犹豫的跟着许楠老师坚持了一个月的美好特质打卡活动,把关注点回到自身,我如何做才能让儿子的心打开?怎么做儿子才能真正开心起来?儿子到底怎么了?......一连串的“?”在我的脑海中呈现出来。唯一的答案是,成长我自己,我要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孩子。从此我走上探索自我之路,在我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儿子也不断的随着我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我不再说教,更多的是对儿子的理解、支持、鼓励、适时引导、爱的表达等。当儿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时候,他渐渐的把自己的心打开,现在儿子读高二,遇到困惑他会主动跟我们沟通、整个人变得平和、独立、有担当、做事更有责任心。总结一句话,现在把儿子放到哪我都放心,因为我信任他,相信儿子有能力面对他所遇到的一切。刚刚好的父母不会去改变孩子,而是通过提升自己来影响孩子。父母只有不断地自我成长,时刻地自我觉察,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才能看见孩子成长背后的心理需要,才能给孩子搭建更广阔的人生舞台。问孩子进步的同时也问问自己的进步,家长每天问孩子问题时,也需要反思自己的问题、缺点、收获、进步等。你今天学了什么?你今天有什么好的表现吗?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你今天有什么进步吗?最好的家教是父母首先成为优秀的人;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让孩子独自起跑,而是共同上进,成就彼此。只有我自己先做一个刚刚好的自己,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和爸爸,才有可能成就一个刚刚好的孩子。
做刚刚好的父母的第二点,做爸爸妈妈,足够好就行了!凡事都讲究适度,过犹不及。有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若时光能倒退20年,你是希望自己的父母把所有精力放在你身上跟你死磕,还是希望我们的父母少关注我们一点,活出他们的精彩?大家觉得一个全心全意为孩子,失去自我的人能教出对的孩子吗?大家觉得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服务和牺牲?还是精神榜样的指引呢?我们并不是不提倡对孩子付出,而是希望父母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留一份爱给自己。我始终信奉:只有满溢出的爱才能真正给到别人。因为当孩子看到父母拥有爱自己的能力时,他们也会习得这种能力。大家都应该听过《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妈妈吃了一辈子鱼头,临终前却告诉孩子,我从来没喜欢吃过鱼头。小时候听这个故事,我觉得那个妈妈好伟大,可长大后,我却觉得那个儿子好难啊,因为他要因为妈妈做出的牺牲,背负一辈子的内疚。爱,不是牺牲,更不是过度奉献。家庭教育中,有两种极可怕的东西, 叫做付出感与牺牲感。一旦父母对孩子有了“付出感”和“牺牲感”,就会自觉十分不易十分伟大,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亏欠了自己。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人失去了自我,完全为了孩子而活的家长,她既压抑又隐忍,她的口头禅是:“我还不都是为了你!”“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你们咋就这样不懂事呢”“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为什么你不能像隔壁家的小孩一样乖?”“我为了方便你读书把家都搬到学校旁边去了,为什么你还是考不了前三名?”…你听到过这样的话吗?你会这样讲吗?无论内容是什么,其中心思想归根结底就是:“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所以你一定要听我话。”毋庸置疑,每个做父母的都是爱孩子的。可有时候,就是这种沉甸甸的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爱让无数孩子不顾一切的想要逃离。再说,我们要知道当他成为我孩子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欠下了他一份需要用一生去偿还的人情。因为我们可以完完全全的决定要不要这个孩子,而他却是被动地“无辜”的被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他们选择了我做他们的妈妈,听他们开口喊妈妈,可以参与他们的成长,那便是孩子给我最好的礼物。所以,我经常跟孩子说,妈妈感谢你选择我当你的妈妈,你一点也不欠我。“世界上最欣慰的事情不是高考成绩,而是你的发芽、茁壮、绽放时,我恰好与你同在,我会为你的每一次进步鼓掌。”我只想我的孩子仅仅是为她自己的梦想而战,而不是为我的期望而战!
以上两点我总结一下,所谓做刚刚好的妈妈,就是60分妈妈,60分并不是觉得所有事情及格就好了,不是自我放任,相反,是为了做90分的自己。60分的父母=60%的时间给孩子,40%的时间留给自己自我成长;做刚刚好的父母,就是要做孩子的榜样!60分的父母=60%的爱给孩子,留40%的爱给自己,做刚刚好的父母,就是恰到好处的爱,既不亏欠自己,也不绑架孩子的亲情。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可能只有18年,却可以发挥长达80年的影响。在这18年的时间里,家里有两条并行的进程,一条是孩子的人生,一条是父母的人生,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一点,恪守各自的界限,在有限的时间里,要与孩子共同上进,成就彼此,再说家庭的墙再厚也无法抵御社会的影响,没有哪一个父母可以轻松应对,做刚刚好的父母的唯一出路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学习学习再学习,成长成长再成长;同时让孩子幸福首先自己得先幸福起来,目睹父母幸福,才是今后孩子有能力追求幸福最基本的保证。目睹父母成功,才是能够给孩子人生发展最大的正能量。如果我们享受生活,认真工作,拥有阳光、积极、向上的状态,终身成长,孩子会受益更多。
对于“足够好的母亲”这个概念,温尼科特明智地指出了一个真理:失败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母亲的目标不应该是完美无缺,而是足够好。温尼科特曾写道:如果我是一个孩子,那我宁愿自己的母亲拥有人类所有的内心冲突,也不想要一个全知全能、像个陌生人一样可疑的母亲。“太好”的母亲会焦虑地追求完美,可能会阻碍从错位到修复的过程所带来的成长。那接下来的我要说的刚刚好的父母,就是要用100%,甚至200%的努力去接纳、支持、尊重、发现我们的孩子。
今晚我想说的第三点是:做刚刚好的父母,就是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在我刚发现女儿在学习上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时,我特别焦虑。有时候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反复讲几遍,她还是不会,我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气了,高声训斥她几句。她委屈地哭了,我很后悔,但下次还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那段时间,我们一家人都过得糟糕透了。但儿子的一句话点醒我,记得有一次,正在喂儿子吃饭,女儿拿过来问数学,我解答一遍她没听懂,我再教了一遍她还是反应不过来,我一下子声音就高起来了,女儿的眼泪巴答巴答往下掉,我最不喜欢我女儿哭,于是立刻就火了,声音高了八度开始训女儿,我儿子站起来做了个手势,说"妈,你声音低点,你越骂姐越会哭",我听了儿子的话愣住了,没想到两三岁孩子竟然能说这样的话,更没想到,我儿子走到还在拼命流眼泪的他姐旁边说:"姐,你有话说出来,别哭出来!"。儿子的这一句"妈,你声音低点,你越骂姐越会哭"敲醒了我,我开始反思自己,她再不完美,也是我的女儿,我不管她谁管她?我再吼她,她也不能提高1分。不接纳她,于她于我,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回想女儿刚出生时,我最初的愿望,不就是希望她健康而快乐地生活吗?从什么时候起,我给她戴上了枷锁,让她背负了更高的期望?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想让她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而不是她自己本来的样子呢?反思之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对女儿的期望值。既然她不能成为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心,那就做个坐在台下为别人鼓掌的普通人吧,只要她内心是快乐的,我又有什么不开心的?我渐渐地开始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学着有耐心,学着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孩子,真的很痛苦,也很艰难。但从心里接纳孩子后,我发现自己不那么焦虑了,孩子也不那么糟糕了。你不是完美的父母,就别去苛求孩子完美。孩子之所以成长,就是在不断改善自己的不完美之处。我发现接纳你的孩子,孩子才会改变。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做父母的,就是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欣赏孩子性格安静,就应该接受他不够开朗;欣赏孩子专注力好,就应该接受他腼腆内敛;欣赏孩子性格活泼,见人自然熟,就应该接受他不够文静……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孩子的不完美,陪着她慢慢改变。承认孩子的不足,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让孩子在自己的时区里,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骄不躁、按部就班地成长,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会进步,而你也会幸福。
做刚刚好的父母的第四点:永远相信孩子,你的无条件信赖就是孩子的成功密码
我曾经跟很多的青春期的小朋友在聊天,有很多孩子就告诉我说,我爸妈不放心甚至不允许我做任何没有在他们保护下的一些事情。后来我问他你觉得父母这样是出于爱你吗?很多青春期孩子说,他们是不信任我。大家仔细去听好,我们的孩子非常的清醒。他们能够看清楚我们所有的问题出在哪里,他说因为他们不相信我可以自己做的很好,所以他们要去保护。我相信大家听到孩子说的话就是感觉到其实孩子什么都懂,我们所有的保护,我们所有的不放心,实际上给孩子信息就是我不相信你,而这种也是一种伤害。而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种爱,所以会说,给爱的一方和被接受的一方,如果一旦他对爱的解读产生了偏差,那,这个爱本身的效果就会降低了。所以说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说我们不爱对方,是说,我们没有爱的能力,我不知道怎么样去爱别人?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信什么,你就会是什么。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相信我们的孩子,尊重他的成长过程。
1、创造成长的机会
成长需要空间,所以家长要给他们创造成长的机会。比如:独自坐车、独自购物、独自做饭。当他能够独自完成一定的任务的时候,自信就会培养出来。我不是那种特别能照顾孩子饮食起居,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妈妈,所以我的两个孩子从小就比其他孩子独立。我女儿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我儿子还小我又是当班主任,根本顾不上她,她就自己骑车上学,因为放学还要学羽毛球,她常常是后背着个大书包,斜背着羽毛球拍,下雨天还拿着一把伞,骑着自行车,同事们看见多次批评我,说我咋就那么放心,这样有多危险呀!儿子也一样的,我儿子幼儿园开始就自己去楼下买早餐,小学二年级开始就在他爸的单位食堂吃,每次都是他打好饭等他爸,他爸单位里有几个跟他同龄的孩子原来只会等着家长把饭送到面前,后看我儿子每次都自己动手,他们也慢慢跟着打饭端菜,他们的家长可开心了,感谢我儿子把他们带动得变得勤快起来,让我老公也觉得超有面子!儿子每次一到食堂就会看食堂的菜单,他把他要想吃的那几个菜的价格先算好,食堂的负责收费师傅看他可爱,想故意逗逗他多算他几毛钱,但那不可能的,他把自己的钱袋捂得紧紧的。那几年我觉的对我儿子来说不但锻炼了独立的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口算能力,陪他爸的那几年我儿子也看到了他爸在工作上的勤勤恳恳,拉近了跟他爸的关系。同时也锻炼了他独自解决问题能力。有一次周六我有课,没时间送他去围棋辅导班,就让他自己乘公交车,也没告诉他该怎么乘,那次儿子的乘公交的体验或许他一辈子都不会忘,本来应该往东结果他乘到西站,然后他自己还是打的到东站!后来聊起此事,大家都批评我就不怕别人拐走了!女儿从小自己问题自己解决,儿子下雨天不带伞,他知道我不会去接,他就会自己向同学借或蹭或就索性坐在教室先做作业,等雨晴了再走,后来他养成习惯,出门前关心一下天气决定带不带伞,因此放手也是一种爱,风风雨雨长大的孩子更能经受风雨,让孩子早点独立更能体谅家人的辛苦,感恩家人!我们不要因为对孩子的保护欲而处处冲在前面,孩子总有一天要学会独自面对风雨。父母与子女本是偶然相遇的个体,你们只有今生今世走一段路的缘分。你会发现,孩子自然拥有成长的力量,学会放手,他会变得更棒。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好好的分开,如果我们的爱让孩子无法好好的分开,那么这就是一个不好的爱。
2、提供容错环境
当小孩做错的时候,不要随便批评。给出足够的容错环境,他才能不断反思跟成长。一旦经过多次反思成长,就会变得成熟和更自信。不经意间发现的憨儿习作:宽容。写道:”妈妈没批评我,自己心里也不会平静。不过总比妈妈亲口批评好多了。要是妈妈少一份宽容,多一份责备,我的下场也许就没那么好了”,他文中描述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吃完了,又陷入恐慌,“妈妈会说我什么呢,是轻描淡写地带过,还是浓墨重彩地给一次教训呢!”我又开始忐忑,可妈妈只说下次不能再这样了!这反倒让我感到羞愧起来,回想玩了一下午,却找不出哪一刻是有意义的,用这些来消磨时间,似乎跟年过花甲的老爷爷老奶奶差不多,过早步入老年生活。,这是10几岁孩子的真实的心路历程,此处无声胜有声,允许孩子犯错,相信孩子的内在有智慧,相信孩子有变得更好的能力。
3.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心里相信,就会体现在行动上,孩子也能够感受得到。同时家长本身如果是自信的,小孩也能感受得到,所谓耳濡目染,就是这个道理。“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许多家长对孩子非常吝啬赞美,总怕孩子“骄傲”,其实,赞美永远是进步最大的力量。我这几天反反复复地回想在陪孩子学习的路上的点点滴滴,我说过的话,我做过的事,我在相信孩子的这件事上我还算能过的去,不管是平时的言语,还是特定情景下的书信我都想表达一个信息:妈妈相信你能做好,需要妈妈帮助的,妈妈都在!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谷爱凌,最近大家热衷的谷爱凌的教育上,记者采访谷妈妈,谈到自己的教育理念,谷燕说,她从小在中国受到的教育是成为一个“完人”,“小时候我觉得我要是不得一百分,就是非常大的错误。” 但她并不希望谷爱凌也像她一样追求完美,她一直告诉谷爱凌,不必非要考斯坦福,更重要的是一辈子都不放弃学习。她说,“要说理念,我就记得两句话,第一句是爱凌入学时她们老师说的,千万不要纠正她们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第二句是学到的理念,少表扬点他们的聪明,多表扬点他们的努力。”各位爸爸妈妈,每个孩子都拥有无尽可能,少表扬点他们的聪明,多表扬点他们的努力,你的无条件信赖就是孩子的成功密码。为人父母,我们永远不可以去放弃孩子,一定要去鼓励她,在皮革马利翁效应当中,这种期待就是一种很有力量的鼓励,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对我放弃,但是我自己最爱的父母对孩子永远的肯定和支持,他就会有力量去走下去,请家长们慎用优秀、精英、成功这样的词来定义我们的孩子,而是用善良、有趣、敏感、内心很丰富……这样有温度的词语,如果我们的人生价值词典能够换到这一页,可能我们的人生会更幸福。
家庭教育方法有很多,永远相信孩子可以更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能够成为孩子的朋友,他就会及时跟你说他的想法,家长就能够及时给出指导和鼓励,这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要欣赏孩子的优点,也要接受孩子的缺点和不完美。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又艰巨的过程,做智慧家长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又要把握好亲子关系界限。总而言之,不能撒手的地方绝不撒手,应该放手的地方舍得放手。
最后,到底怎么样去做刚刚好。这里边有两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父母送给孩子最棒的礼物,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去让孩子看到什么是真心相爱,什么是真心的关心对方。你的孩子将来他也会有幸福的家庭,而幸福的家庭就是幸福人生的基础,当然,父母养育孩子最大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成为她最好的自己,不是去改变,是去帮助他成为他最好的自己。我想说为人父母的过程就是我们自我成长的过程,孩子就是帮助我们可以成长的更好的礼物!我希望我们以后所有的爸爸妈妈们,都可以很潇洒的去说,我很享受为人父母,我很享受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只有这种生命状态才是最棒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通过我们今天这么长时间的分享,大家可以去慢慢体会,到底你的刚刚好是什么样的,没有人可以去决定你去做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一直认为没有什么专家可以去比你更适合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我真心的去祝福大家可以在这条路上走的越远越好,非常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