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作家张洁,是因为在中学课本里学过她的《挖荠菜》。
她曾二度获茅盾文学奖,前段时间在美国去世,享年85岁。
为什么突然提到她,是因为今天才知道,她从3岁起,就生活在蔡家坡的另胡村,直到18岁才离开。
她笔下的挖荠菜、拾麦穗,就是发生在西府大地上的童年生活。
以前读他的文章,就觉得似曾相识,现在看来写的正是自己当年的生活,顿时对她倍感亲切!
在我们眼里平平淡淡的生活,经人家的手,就写出了妙味,这就是作家与凡人的差别。
我们看到美景,只会惊讶的大张着嘴,说一声“太美了”,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要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只能去多走多读多看,心中才会慢慢形成“沟壑”。
周六的半天班,仍然过得很轻松,整理整理新收集的资料,处理了一个word排版上的小问题,就到了下班时间。
下班的路上,当然走得飞快,惦记着要做饭,早晨出门前,就已经将面和好,醒在了盆子里。
面摊在了案板上,在等水开的时候,便有一段闲坐的时光。
打开春节都从家里的超市买的油炸花生米,抓一把嚼在嘴里,泯几口“汾酒”,这也算是神仙般的日子。
有时在想: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单纯的用外向或内向来判定?
其实大家都一样,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二个“我”,只是有些人把“本我”完全用理智压制住了,而有些人随心随性地过自己。
我不喜欢的人,只有点头之交,平时里说不了几句话,走在大街上就不认识了。
遇到了能聊得来的,有了感兴趣的话题,便能妙语连珠,快乐的像个孩子。
在单位,我是个极安静的人,安静的像一个哑巴,又坐在很不显眼的地方,像空气一样存在着。
我享受这样的安静,常常在别人高谈阔论时,默默的戴上降噪耳机,把自己隔绝在另外一个世界。
细看一下,身边已无有共同话题的人,勉强在一起聊也没有趣味,反倒是乱了心志,不如清清静静的做自己。
阳明”心法”中曾提到“不作恶”,亚马逊更是将“不作恶”奉行为企业文化。
不作“恶”,便不会给别人造成什么伤害,也不必勉强着自己去做太多的善。
如果我们大家都不作恶,这个世上也就只剩下了好的东西了,也就无所谓什么善。
但现实是残酷的,我们总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不相关的第三人。
一旦大家都觉得你怪,表情总又是这样的木讷,有了这样一种距离感,你的世界便更安静了。
别人怎么看你并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认清你自己。
我在做什么?我需要什么?如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把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做好,对得起这份工资,给企业创造出数倍的价值,就是敬业了。
剩下的时间里,便是做好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创造最大的价值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