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赵括,相信绝大多数人想起的是纸上谈兵的笑料,抑或着是身死乱军中的可怜。很少的人会记起他当时面对武安君白起的勇敢和为赵国挺身而出的那份担当。只因为长平一战,失败者的灰暗完全掩盖了他军事天才的光环。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与其父,也就是东方六国的八大名将之一的赵奢经常讨论军事问题,就算是赵奢也难不倒他,足以证明他的天赋。太史公评价说:“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凭借这样的天赋,赵括成为名将可计日而待也。可惜,时不待人,时势造英雄,但也有多少英雄毁在了时势当中。赵括还未成长,就已被命运摧毁。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因上党之争在长平对峙,当时赵括的父亲赵奢已经去世,赵相蔺相如也身患重病,赵孝成王派廉颇带兵应战秦军,可惜当时秦军已成气候,廉颇初战不利,只得退守坚壁。
要知道当时秦军拥有河西平原 ,其中粮草颇丰,反观赵国,粮草不足。
在秦赵对峙之前,孝成王并没有想到这场战争会变成持久战,因此,在廉颇坚守不出两个月后,赵国粮草不足,难以维系 ,而秦虽然有些缺乏,但因为国力雄厚,还可以支撑些时日。
因为秦赵对峙对秦国影响也相当大,长此以往 ,秦国的消耗也足以使其国力空虚 ,难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觊觎。故而秦赵都急需一场决战。秦相范雎适时挑拨孝成王,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
孝成王按耐不住,原想派李牧换廉颇,奈何李牧当时镇守雁门关,无法赶来,于是召赵括相见,赵括的决战想法与赵王不谋而合,赵王大喜,再召战国四公子平原君相见,三人商议之后,平原君首肯赵括的意见。
于是赵国阵前易将,将廉颇召回,改派赵括,以期决战。
赵括来到军中,得知秦将是王龁而不是武安君白起之后,他信心大增,于是想赶紧决战。谁知秦国也在赵括派出之时 将白起偷偷送至前线。于是乎,在赵括决战之时,对战王龁的策略显然对白起无用,在两军交接之时,赵括与其所率赵军立马都进入了白起所布的陷阱之中。赵括的优势瞬间消失,他只能抵抗秦军的包围。令人称奇的是,即使是杀神白起,在围歼赵括时,也用了四十多天。
在这四十多天里,赵括也组织了几次突围,可惜他面对的是杀神,一个只靠作战经验就能把他压制的人,于是突围无效 ,赵括身死与乱军之中,尸骨无存。
主将阵亡,赵军几十万士兵只得投降,白起为了防止赵军反叛,也为了彻底消灭赵国的有生力量,将这几十万人坑杀。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三年之后,赵国被灭。
只因为长平战败,赵括被扣上了纸上谈兵的帽子,他成了空谈误国的代名词。他的天赋和他的担当,都变成了自不量力。
青年才俊,面对杀神敢亮剑
败军之将,空留罪名昭千古
真的为他心疼 ,时人世人对他都有太多不公,史家真的欠他一句不逢时的倒霉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