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两个字,没有人逃得掉,除非你不是人。
意义。
我所在的任何一个心理群,“人生(或其他)的意义”都是话题里的“爆款”,一经抛出,总能引来一场智力、哲学、思辨、唾沫的激荡,有游戏人生的,有谆谆教诲的,有呜呼哀哉的,有看破红尘的……
我粗放地将这些看法分为三个学派:
1、及时行乐派。认为人生无意义,怎么快乐怎么来。这一派基本上是“丧”的,实际上最终都逃不出“感官快乐”的魔掌。
2、活在当下派。认为人生的意义这种问题就没有意义,放掉意义,关注实在的生活和手上做的事情。此派推选的代表人物,自然是佛陀。
3、活出意义派。认为意义有着重大的作用,终极意义是存在的,应该在生命中发现寻找到人生的意义。代表人物也算如雷贯耳,《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
02
逍遥大师问:你是哪一派?
我们发现,无论哪种看法,有一点是相同的。似乎大家都同意,生命、活着、人生等等自身不带任何“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被关押集中营多年,受尽折磨,生命的验证,使得他说的每句话都特别有力量。他说,假如有一只猴子,被抓来做医学实验,每天都要忍受扎针的痛苦,它是无法得知这痛苦的意义,只有人类才知道它的痛苦是为了更多人类的福祉。同时,他又说,但无论任何情况,即使在最痛苦的环境下,即使我们无法逃脱困境,我们仍然可以选择自己面对困境的态度。这两句话,在说什么?
第一句话告诉我们,假如生命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我们无法确定),也只有站在更高的次元才能看到。换句话说,只有“上帝”才知道生命的种种安排到底是什么鬼意思。佛兰克尔提出不如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不如说是生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而我们用自己的活法去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句话更加值得深究,“选择”意味着,怎样看待一个事情是可以挑的。意味着“困境”可以是“考验”,“痛苦”可以是“挑战”,“失败”可以是“成功证明这个方法不行”……选择意味着自由,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更多的自由。
我对逍遥大师说:身为人生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投机主义“三大主义”的践行者,我是“意义赋值派”。
注意了,下面将公开“意义赋值派”的全部秘术。
03
本派的秘术有且只有三个。
秘术一:看破——看破是意义在推动人做事。
看过一个公益广告:父亲打电话给自己的子女,子女们都因为工作太忙,无法回家。圣诞节前夕,子女们接到噩耗,父亲病逝。所有子女停下了手中的事情,哭泣,往家里赶,往事一幕幕在眼前展开。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在潜意识里进行意义的比较,当父亲健在时,总认为还有时间去探望和相处,工作的意义被强化。病逝消息传来的时候,突然回家的意义变得更重要。
工作还是回家,这两件事本身没有任何变化。工作大于回家,还是回家大于工作,完全由意义的大小来决定。要看破的是,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件事而非那件事,是因为已经在潜意识里完成了意义的比较。
广告的最后,子女们推开门,发现父亲笑着迎接他们:只有这个办法才能让你们回家了。
秘术二:还原——将所有事件还原为无意义。
在讲《非暴力沟通》时,我很喜欢引用书中的一个例子:我站在讲台上,举起手臂挥手,然后问学员,大家说一说,我在做什么?
有人说在挥手打招呼,有人说在跟朋友再见,有人说在扔手雷(脑回路不一般)……
在我反复点醒下,只有一个人说出了答案:在抬起手臂,左右晃动。这个答案很重要,它表明了事情本身是什么样子的。打招呼也好,再见也好,扔手雷也好,都是我们附加的意义。
秘术二是破执,是拨开迷雾,看到事情本身。
秘术三:赋值——根据需要去赋予意义。
女儿小米有个毛病,不喜欢吃米饭。每次吃饭都要挨批评,久而久之,吃饭对于她,是个很不舒服的体验。一听“吃饭”两字就愁眉苦脸。
有次我说,小米,你知不知道,第一口米饭,跟第七口米饭的味道是非常不同的?她一下子眼睛一亮,说真的吗?然后仔细地吃了第一口,又连续吃了七口……
同样是米饭,当赋予它另外一个意义的时候,带来的行动可能会完全不同。
04
马克吐温很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他写了一本书叫《汤姆索亚历险记》,其中有一个故事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汤姆因为做错事被婶婶惩罚——给栅栏刷漆。有小伙伴围观,打探汤姆在干什么。汤姆说各位,没看到我在做一件伟大的、好玩的事情么?并认认真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刷漆的工作中。
终于有小伙伴忍不住要求,汤姆,让我也试试?汤姆表现出一副漆栅栏不是你想漆就能漆的样子,拒绝了。
最终的结果是,众多小伙伴纷纷拿来礼物,跟汤姆交换一次刷漆的机会。
让我们还原一下这个事件,事件本身是刷漆。再看这个故事里,刷漆被赋予了哪些值:对于汤姆的婶婶,刷漆是改善自己住宅环境;对于汤姆,这是一个惩罚,之后被转变为一个获利的机会;对于小伙伴,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意义是人赋予的。你不给自己赋予意义,别人就替你赋予。
我想起如今流行的众多收费微信群,抱团日更,早起读英语,跑步等等。我们交钱买罪受,因为这些群被赋予了重大的意义——克服惰性。
05
心理咨询师们也发现了这个秘密。
20世纪有一位天才催眠师,地位极高。米尔顿·艾瑞克森,这个名字不仅如今如雷贯耳,在当时也是声名显赫,门庭若市。
有一位年轻治疗师,致力于隐喻的研究,等待数月之后终于得以见到艾瑞克森本人。艾瑞克森问他,你为什么在这里?他说明来意。艾瑞克森说,你去沙漠里,寻找传说中的圆柱木,找不到就不要回来。治疗师听完很沮丧,起身离开。艾瑞克森在后面说,要小心“爬行的恶魔”,你找到的时候要说,我不相信!
治疗师真的去了沙漠,神奇的是,竟然发了一棵奇怪的橡树(圆柱木),当他跑过去时,被一根藤蔓绊倒(爬行的恶魔),他情绪受到了巨大冲击,于是说:真不敢相信!真不敢相信!
这位年轻的治疗师后来回忆说,他相信艾瑞克森也不明白这个任务的意义,重点在于,他只是给出一个强有力的经历,他知道,我自己一定会赋予这个经历某种意义。
安排一个与问题不相关的任务,后来一直成为这位治疗师的标志性风格。
06
很多牛人也在无意识应用这个秘密。
说说学英语的事情。大部分人会用坚持和勤奋、努力来激励自己。其实,需要坚持和努力的事情,往往意味着这事对你是痛苦的。“意义赋值派”从不会这么干。
某个知名的青年导师分享了自己学英语的策略:本身是很讨厌英语的,看到英语书就倍感恶心。他思考,什么事情对他是更有意义的?慈善。他喜欢助人,助人让他感觉很好。
于是,他抽掉“掌握一门外语”这个意义,赋值是“学好英语去赚钱,并用赚到的钱资助一位贫困学生”。这个赋值让他干劲十足,根本不再需要天天打鸡血。
后来他成为某知名英语培训机构的讲师。
限于篇幅,不再列举更多应用。让我们不断实践看破,还原,赋值,去达成梦想,创造生活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