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还给自己
北方冬日的阳光温暖、美丽而又慈祥,人心也许不能温暖你,但是太阳可以。中午没有午睡,坐在办公室的暖阳下,看完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早就知道这本书,但一直没什么兴趣,直到看《我在岛屿读书2》这个节目的某一期访谈,马伯庸侃侃而谈他对于想象力的理解:“虚构和想象的魅力就在于,它们能够给到我们一个空间,可以容纳现实和想象本身,让我们可以简短地接管这个世界,去改造这个世界。想象并不是纯粹的虚构,想象,是基于现实的,但最后是要回到现实的。”他就是用这种现实的想象视角,讲述了一个九品小吏司农寺上林署令李善德,在一切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用11天时间将鲜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的故事。马伯庸真的很会写,故事的叙述绝对不按照正常思维,而且充满了画面感。他用底层小人物的视角和心理去描述,既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虚构了故事的精彩度,很饱满也很有代入感。值得一看。
文中两处使我印象深刻。一处是杜甫给一蹶不振的李善德讲关于老兵的故事,乱坟岗上好坊有个瞎了一只眼的守坟老兵,年轻时被迫离开家乡,远赴西域戍边,逃不了也打不赢,日夜惶恐惊惧到极点。直到有一天差点丧命于敌人,眼看被杀发起狠来,才侥幸反杀。老兵突然才明白,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希望。从那后,他每天拼命练习刀术和骑术,最终凭着这一口不退之气,百战幸存,最终从西域回到长安。一处是李善德好友韩洄在太监鱼朝恩欲抢李转运荔枝之功时,对李善德说:“做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
人生这条路很长,长的未来犹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人生这条路又很短,短的过往就像几步可跃过的半亩方塘。未来和过去都会有遗憾,但这都是一种成长。“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登。时间这位长者,从不辜负对拼搏者的允诺,更不会吝啬对奋斗者的嘉奖。不如在“晴天”,放开手脚大干一场,“雨天”就一手撑伞一手干活,千帆过尽依然热爱,才是对生活和事业最大的敬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向外求不如向内看,向外求是逃避痛苦,向内看才是成长自己。
向李善德学习,学习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学习他随事而制,应对挑战,学习他“拼”的精神和“闯”的劲头,以及“实”的作风。向马伯庸学习,学习他读书贵在弥久,写作持之以恒的坚持,学习他进取压倒苟安的人生态度。
愿你我胸中有丘壑,眉目藏锦绣。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把别人还给别人,把自己还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