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Happy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深圳
1
“还让不让人活了?”
元旦假期前,我去接13岁的女儿放假,她很不开心。
正上初二、面临中考的女儿,不断抱怨说:
“放一天假还不如不放,布置了那么多作业!
特别是语文老师,布置了6篇的阅读理解、10篇的名著阅读做题,还有知识与能力训练的题5页。
还有其它科目作业,这次的作业量,达到了以前周末作业的好几倍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这个刘老师真是有病!差劲!讨厌!
我都当着班主任面说,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
如果是以前,我肯定立马帮老师说话:“老师还不是为了让你们假期也保持学习状态,这马上就期末考试了,关键时刻不能松懈!”
这一次,我先安静听完女儿的抱怨,然后问她:“那你们班主任怎么说?”
女儿说:“班主任啥也没说!”
接着,我开始共情女儿:
“听到你说这么多作业,我也觉得老师真的布置的太多了。
如果是我,我也会像你一样,很烦躁,很生气。
尤其是我们家宝贝还有课外课要上,也有课外作业,加起来真是压力山大啊。”
女儿说:“是啊!妈妈,你说这么多作业,想想都让人心烦的不得了。我回去就用微信问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不是太多了?”
我说:“女儿,那老师布置这么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呢?”
女儿说:“我当然知道,快期末考试了,老师想让我们多练习一下,可是,那也不能这么多吧!这不是有病吗!”
2
“这老师疯了吧?”
看到女儿抱怨的情绪开始升级,我忍不住说:
“你们全班50人,语文老师教两个班级,一共100人,老师不是光给我们一个人布置的吧?
大家都有去找去问老师作业多的吗?作业是很多,大家是不是也都要做呢?
你去问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你就直接这么问吗?”
女儿说:“我就问老师作业布置的是不是太多了?”
我提醒女儿:
“你觉得语文老师会怎么回答你?
很高兴听到你对作业太多的建议,欣然接受,然后给大家作业减量?
还是立马下发通知,改变已经布置的作业?
或者,老师直接告诉你:你嫌作业多,你可以不做。
你该怎么办呢?吃个闭门羹,没解决任何问题,老师又会怎么想呢?你会不会很尴尬?”
女儿想了想说:
“我可以这样问:
老师,元旦的作业是不是10篇的名著阅读和6篇的阅读理解,还有知识与能力训练的28-32页的题。
我怕我记错了?所以问一下您?”
我肯定女儿说:“嗯,你的小脑袋转的还是挺快的,这样会让老师更能接受,也很有礼貌。那老师如果告诉你是这些作业,没错。你该怎么办呢?”
女儿说:“我就回复:那太多了吧?”
我说:“然后呢?解决了问题了吗?”
女儿不说话了。
我继续问:“做事情之前,是不是先要想想做了之后,能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呢?”
女儿很生气地说:“不用你管,我愿意!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就要去说!”
我知道,让女儿一下子改变她现在的看法是很难的,她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时间。
我接着说:
“妈妈只是提建议给你,你自己衡量要不要做,要怎么做才能更好。
妈妈也相信你会有自己的思考判断,会做出正确的决定,妈妈也会尊重你的决定。”
接着,我就不说话了。
到了家,女儿吃完饭,就拿起手机给老师发了信息。
过了一会儿,女儿对我说:“老师说对的,作业是这些,没错。”
说完,女儿就去睡觉了,我也不再唠叨提醒了。
睡了大概40分钟,闹铃响了,女儿起来之后,我们要去上课。
我突然想起放假上课的事情,就问女儿:“明天星期五元旦放假,课外的语文王老师说有一节课上,是吧?”
女儿说:“是的,不光星期五有一节,星期六也有一节,上次就跟我们说了。”
我脱口而出:“这老师疯了吧,连着两天上课?还有那么多的作业!”
以前都是一周上一节课,放假都不会上课的。
3
曾经:溺爱+控制
我正在抱怨着,女儿说:
“妈妈,你之前说的对,我不应该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多。
我更不应该在班主任面前抱怨语文老师,这都是不好的行为,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应该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走吧,老妈,上课去。”
女儿的话,让我惊讶又开心。
原来,我中午说的那些话,虽然女儿顶撞我了,但给她时间自己思考和感受后,她就做出了新的决定。
我突然明白,这就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真正需要做的事情:可教时刻,启发式提问;孩子烦了,就乖乖闭嘴。
我跟女儿说:“女儿,妈妈刚才还在说老师是不是疯了,你做得比妈妈好!妈妈向你学习!”
女儿开心地笑了。
那一刻,我无比感谢不断成长和学习的自己,让我读懂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发育特点。
因为了解和理解,我能够不再因为意见不同,或者孩子跟我预期不一致时,动不动就上演“鸡飞狗跳”模式了。
在没有学习之前,我对女儿的爱,经常是溺爱+控制的模式。
物质上,我以孩子为中心,事无巨细地关注和替代,孩子想要的东西,我都一味地给予和满足。
同时,我对孩子的要求也很多。
我希望孩子达到很多标准,但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女儿上小学的时候。
那时候,她晚上经常十一二点才睡,一写作业就磨磨蹭蹭,上学总是迟到。
有一次她又是这样,一回家就吵着玩游戏、玩手机,作业又是搞到很晚。
我累积的情绪失控了,我把她的书都扔了出去,不让她学了。
我让她收拾东西赶紧走人,我不想要她这个女儿了。
我还记得,她当时冷漠的眼神,还有那倔强的表情。
见她不服软,我气得去拿晾衣棍,狠狠的抽打她,把晾衣棍都打断了。
最后,晾衣棍尖锐部分不小心扎到了我的手,我的血流了一地。
看到这个情景,倔强的女儿开始害怕恐惧,她对我边求饶,边浑身打哆嗦……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根本就不想帮助女儿解决问题,我只是在用情绪控制和压制女儿。
随着女儿上了初中,学业压力更大,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否则,我不仅会自己活得焦虑紧张,也会亲手毁了女儿。
学习之后,我不会像以前那样,什么都帮女儿做。
而是用启发式提问引领她,陪伴她,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迎接挑战。
我不再只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更加注重孩子内心的丰盛。
我准备了一个本子,写赋能日记,记录她做到的地方,做得好的地方,记录她对每一件事情的想法、分析和进步,给她一些有待提升的建议。
我发现,只要给孩子时间和自由,尊重和信任,她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时候比我们都好。
当我放手让她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刚开始她有些不太习惯,总是问我。
这时,我会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尝试自己去做决定。
现在,很多事情女儿都会自己做决定,有一些她需要我帮忙的,我会给予建议,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她手里。
4
如今:信任+感动
《青春期父母行动营》的第一课里,老师跟我们分享了第一锦囊:闭嘴倾听,感知孩子的情绪。
一开始,我很纠结:
我会闭嘴,但其实我心里很着急担心。
我表面上闭嘴了,但心里总想着一会儿怎么引导孩子呢?
我总是害怕自己说不好,误导了孩子怎么办呢?
经过几次复习和觉察,我意识到:
道理懂了很多,却无法真正用起来,是因为,我们总是盯着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忽略了当下此刻的用心联结。
其实,当我们真正用心联结孩子,我们的心就会带着我们往前走。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跟女儿的互动有了质的变化。
那天,接到女儿后,我们和往常一样,一路有说有笑,一起回家。
唯一不同的是,我不会再想着,怎么引导女儿。
我把心敞开,用心倾听孩子,我的脑子里不再有各种杂念。
那一次,女儿特别开心和敞开,跟我分享了很多事情。
我跟随女儿的情绪,一起开心,一起吐槽。
我们的心,从未如此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我们从未聊得如此投机。
女儿开始跟我说一些,以前她从不提起的事情。
她笑着说:“妈妈,我觉得我是严于律他,宽以待己。”
我哈哈大笑问为什么。
她解释说:
“妈妈,我看到别人作弊,我就会想,怎么作弊呢?这样可不好,得严惩。
如果是我作弊了,我就会想,反正大家都在作弊了,也没什么吧!”
我笑着说:“原来你是个小坏蛋啊!”说完,我就去挠她的胳肢窝。
女儿笑着躲开后,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说我作弊,你都不骂我了呢?”
我说:
“因为你能跟妈妈说你作弊,证明你相信妈妈,所以妈妈很高兴啊!
妈妈也相信自己的女儿,有正确的判断力。”
女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谢谢妈妈!
我小学的时候,作弊过一次,初一上学期单元测试时作弊过一次。
那次老师临时出去了,好多人都在抄,我就跟着他们一起抄。
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作弊过了。
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真正考试时,哪有弊可以作呀!
妈妈你放心吧!”
我看着女儿说:“女儿,妈妈相信你!”
我们母女交流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女儿对我的坦诚越来越多。
当我敞开心去看见和倾听女儿时,我发现一个更真实的女儿,发现一个独一无二、充满潜能和创意的孩子。
这让我无比惊喜而感动。
有一句话说:种子破土发芽前,看似没有任何迹象,其实是因为还没到那个时间点。
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当这块土壤充满水分、肥料充足时,孩子破土而出是迟早的事情。
半年前,我对女儿充满溺爱和控制,让她成长的土壤干涸而贫瘠。
如今,我们彼此之间充满信任与尊重,女儿成长的土壤,充满滋养与能量。
图片 / Pexels
※如无意间侵权,联系即删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