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难测,人的命数更是如此。 战国末期,李氏先祖李信率领大秦铁骑,东征西讨,攻城略地,成为深受始皇帝嬴政宠信的爱将,似乎已经把陇西李氏家族的好运都消耗殆尽了。
李广一生为抗击匈奴而披肝沥血,对大汉王朝矢忠不二,暮年却在漠北之战遭遇不公,愤而引刀自刭。
李广堂弟李蔡,官至丞相,因侵占孝景帝陵园的外围空地获罪。李广死后第二年,李蔡耻于受审,自杀身亡。
李广有三个儿子。
长子李当户,郎官出身,担任汉武帝侍卫。曾暴打武帝宠臣韩嫣,武帝大赞其勇。先于父亲李广,英年早逝。
次子李椒,郎官出身,后被武帝任命为代郡太守。先于父亲李广,英年早逝。
三子李敢,郎官出身,后升校尉从军,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匈奴。作战不畏死,勇夺匈奴左贤王旌旗和战鼓,斩首无数,获封关内侯,担任父亲生前职位郎中令。因父亲之死而怨恨大将军卫青,出手将其打伤。某日,武帝到甘泉宫狩猎,李敢随行。霍去病为舅舅卫青报仇,一箭将李敢射杀。武帝为霍去病隐瞒罪行,便谎称李敢因鹿撞而死。
李敢有一子一女。儿子李禹是太子刘据心腹,女儿也是太子宠爱的侍妾。前91年,巫蛊之祸中,刘据被诬告谋反,后兵败自杀。李禹遭受牵连,以“谋入匈奴”之罪被杀。李敢女儿下落不知。
自李广始,李氏族人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李广无彪炳伟业,然一代名将,因其忠勇,足以青史留名。
然而,李广绝对不会想到,他还有一个后人,最终会走上一条与他背道而驰的路,背上了叛汉的骂名。
这个人是李广的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名字叫李陵。相比于他的祖父,李陵的一生更具传奇色彩。
李陵完全继承了祖父李广的战斗基因和战略素养。不仅身体强壮,弓马娴熟,且爱兵如子,治军有方。
李陵最开始担任建章宫骑兵营的监军,后被武帝提拔,统领八百名骑兵。他曾率军深入匈奴腹地两千余里的地方,观察敌情和地形。回归后再获重用,官升骑都尉,率领五千人驻守酒泉、张掖两地。李陵在身背防御匈奴大任的同时,还负责教习士兵练习骑射。自此时起,李陵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领,颇有其祖之风。
李广之死,武帝和大将军卫青难逃其咎。
二十年后,李陵再步祖父后尘。他的不幸源自于武帝和李广利。李广利何其人也?与卫青一样,同为外戚,因武帝的宠信而成为统兵大将。
中山李氏出身倡家,地位卑贱。李广利的弟弟李延年精通音律,是武帝身边的伶人。某日,李延年为武帝献唱一曲,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并将曲中主人公,也就是自己的妹妹献于武帝。这位天姿国色的李家小妹摇身变为李夫人,很快成为武帝的最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延年被封“协律都尉”,李广利成为统兵将领。
多年前因妹妹卫子夫受宠,卫青完成了从马夫到大将军的华丽转身。昨日在倡门,今登天子堂,李广利也是如此。武帝不仅雄才大略,更深谙天子制衡之术,意为扶植新兴势力抗衡朝中重臣。而外戚执掌军权,便是不二法门。这样的话,天子居中斡旋,永远掌握朝廷大权。
可惜的是,武帝逐渐年迈,早年的英明神武也变成了刚愎自用。就像当年重用卫青一样,武帝希望李广利也能通过军功来封侯,进而成为他在军方的代言人。可惜,李广利不是卫青,他在军事上极为低能,多次出征,皆损兵折将几乎毫无建树。武帝不以为忤,待稍有寸功,便将李广利封为海西侯,依然命他率军抗击匈奴。
前99年,武帝命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出兵酒泉,进攻祁连山和天山附近的匈奴右贤王。
这一年,李陵三十五岁,厄运已悄然降临。
几年前,李广利率兵征大宛,李陵的五千人马就是后备军。那一战,李广利兵败而回,就是李陵前去接应。可以说,李陵非常了解李广利,知道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匈奴是真正的强敌,李广利绝非其对手。
武帝给李陵的命令是为大军护送粮草。正值壮年的李陵不甘做李广利的下属,更不想只做一个运粮官。他希望自己的五千军队成为主力军,直面匈奴,立下赫赫战功。于是李陵向武帝请命说,愿率军从居延海向北行军,与李广利两路夹击匈奴。武帝很是不悦,他不愿意李陵夺了李广利的功劳。尽管他知道李陵智勇双全,是不可多得的良将。武帝给李陵的回复是,没有多余的战马。李陵心高气傲,表示不需要战马,愿领五千步兵以少胜多,直捣匈奴王庭。也许是武帝感念他勇气可嘉,于是收回成命,同意他自成一军,即刻出兵,并命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军途中接应。
军功在前,谁也做不到甘为人后。路博德曾经做过伏波将军,并不把后起之秀的李陵放在眼里。他自恃资历和勋爵都曾在李陵之上,羞为小字辈的后备军。他向武帝上书说,眼下正值秋季,匈奴草肥马壮,不可力敌。希望到明年春季后,再与李陵两路出击,共灭匈奴。武帝大怒,怀疑是李陵畏战而借路博德之口推诿责任。随即诏令李陵,九月必须发兵,前往大漠深处探察敌情,无论有无发现,即刻快马回报朝廷。盛怒之下的武帝被路博德的奏请蒙蔽了,又痛恨于李陵的欺君之罪,下令不再给李陵所部安排接应与后援。
李陵不敢有丝毫懈怠,按时率军从居延出发。北行三十天,李陵的五千汉军步卒到达浚稽山。沿途山川地形,均详细制图,命手下骑兵快马送回朝廷。武帝得知李陵领兵有方,将士上下一心,终于转怒为喜。
战争的进程瞬息万变,事实证明李陵的预估过于乐观,运气却实在太差了。汉军在浚稽山稍事休整,不料却与匈奴大单于的三万主力军狭路相逢。五千对三万,汉军深陷重围。大敌在前,李陵毫不畏惧,他的底气来自汉军拥有远超敌军的装备:弓箭和弩。弓箭自不必说,制作精良,远非匈奴可比。关键是弩,这是专门针对游牧民族骑兵群而设计的远程武器。经过数代能工巧匠的改进后,射程远,力道猛,方便省力,还可密集发射,已经成为克制骑兵的大杀器。于是李陵迅速下令,长戟兵、盾牌兵在前,弓弩手在后,击鼓前进,鸣金收兵。李陵指挥若定,弓弩齐发全军用命,匈奴骑兵很快便难以抵挡,逐渐败退上山。李陵率军追击,击杀匈奴数千余人。
单于惊惧不已,下令调左右贤王的八万骑兵前来参战。
骑兵全速集聚浚稷山,弯刀如林,杀声震天。战马奔腾间,烟尘瞬间遮挡住了万里晴空。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