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狼共度》【加】法利·莫厄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豆瓣8.7分,个人推荐8.5分
母狼一生只和一只公狼交配,一旦结合,终生不渝。大部分人类都做不到,婚礼上的此生不渝一点也不影响婚后的争吵,但对于狼来说,却是一个简单不过的事实。
法利·莫厄特是加拿大国宝级作家,一生出版著作44本,有2500多万册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其代表作有《与狼共度》《鲸之殇》《鹿之民》《屠海》。《与狼共度》这本书曾改变了对狼的偏见,一度促使苏联改变了对狼的猎杀。
据传说,狼群不会攻击怀孕的人。《与狼共度》对于狼这种动物的解读很贴切也很有趣,比如其中一个片段里,莫厄特和当地土著猎人,用发情的哈士奇母狗引诱野狼,野狼一系列的细节都十分生动,莫厄特在用贴近的亲身感受来描述狼,我们看到的是一只只真实的狼,它与我们想象的和听到的都不一样。
我去年读过《鲸背月色》和《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两本书,他们甘愿居于蛮荒之地,与野狼、蝙蝠、鳄鱼、猫头鹰共度时光,他们闹出了很多笑话,也能苦中作乐,他们对于自己的观察对象更加热爱,也想让更多人爱上它们,因此为之努力。
跟随这本《与狼共度》中的描述,一起来到1963年,那还是一片荒原,莫厄特开始搭建一座了小屋,他与狼群隔着不远,以便能近距离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狼一直是被人说成凶猛的群居动物。最初的害怕,到人与狼相安无事,各自忽视对方的存在,天然的和平共处仍是不可思议。在莫厄特的笔下狼群有家庭责任感,也更加聪明,是具有智慧的自然生物。
我们都认为狼是凶残的攻击性动物。在莫厄特的书里却一再表明,群狼很少有攻击行为,莫厄特有一个特殊发现,狼群的主食竟然就是那些老鼠,并以此为实验(他自己吃老鼠)证明,这种小型啮齿动物的数量足以维持狼的种群数量,而以狼的智慧实在没有必要费体力和危险去攻击人类,它们围攻驯鹿,也是鹿群中的老弱病残,淘汰着鹿群中的生存弱者。
在加拿大的政府看来,狼群对驯鹿的威胁实际上是微乎其微的。莫厄特调查下发现杀害驯鹿最多的是人类自己。而《与狼共度》也在传播中影响着公众对野狼的转变。有的国家还取消了打狼的赏金。《与狼共度》于1983年被改编成一部大型故事片。
法利·莫厄特从1952年出版第一本书《鹿之书》开始,一直能引起公众对动物的关注,他的一生都投身于动物事业,直至2014年逝世,享年92岁。从这里看,这是幸福的,想象中,可以近距离观察动物,可是也意味着寂寞和凶险,去年有一本书专门介绍如何观鸟,那是等待中的静止,能听见自己心声的时光。
当地因纽特人关于狼的传说很有趣,他们认为狼是天空之神凯拉所创造,专门吃掉那些生病和又瘦又小的驯鹿,这样大地上只剩下肥美的高大驯鹿了。因纽特人的传说阐述了大自然适者生存的法则,狼群的存在的确在对鹿群提供优质的刺激条件,而人类的掠夺和贪婪是在毁灭这一规则。
被人类屠杀伤害的狼群不是第一个,这种偏见伴随着利益和伤害,狼性被人类渲染得具有偏执的攻击性,甚至催生出了狼性文化,其实狼性的解读就有问题,狼的智慧和群体的协作才是精髓,而不是只知道凶狠的强迫自己,暴露出来的不是勇气和胆气,是人性的另一面自己。
感谢莫厄特的与狼共舞,他的其他书应该也不错,一下子就找到了好几本书。收获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