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位朋友在她的文章里写到:
“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念北京。”
“是因为想念北京的拼搏。”
“和成长。”
1.
过年回家,那时候我刚报了英语班还不到半个月,心想,我报的网络课,回家有电脑了,终于可以想上多长时间的课就上多长时间,可以随心所欲的选老师,而不用纠结于七点的时候我能赶过来吗?万一路上堵车怎么办?九点之后的课不能选了,因为万一老师拖堂,就会被锁在教室里......我心想在家当然不会有这种顾虑,于是满心欢喜的回家了,大年三十晚上,我打开电脑,开始上课,不过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顺利,农村的大年三十,那是二踢脚与小红鞭长鸣,烟花共礼花一色的时刻,课程上我和老是反复重复的一句话就是“I can not hear you clearly”、“Sorry, can you speak again?”课程结束后,我只好安慰自己让一个老外见识一下中国的春节是何等的热闹,也是一件挺好的事;如果说大年三十我挑错了时间的话,那之后的几次尝试,更让我觉得有心无力。白天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帮家里干活,只好等到晚上,第一次,家里来了人在聊天,而我又偏偏在他来之前选择了不能移动的台式机,所以上课期间我只能一直不停地向大家比划“小点声”,妈妈也向邻居解释,说我在上课,怎样怎样,但邻居也是来串门的,怎么好意思总和人说小声点呢,于是每当老师说话时我就把耳机死死按在耳朵上,生怕漏掉哪句话;第三次是好久不见的小伙伴,上课时突然发消息说让我去她家玩,我说“OK,但是得等我上完课。”她说:“好好好,XX也来,他说先去找你,你俩一起,大晚上的,也省的你害怕,我还不放心。”XX来,可我没想到他来的那么快,我这边课还没上完,人就到了,因为这次是发小,我直接就没有让他说话,但是爸妈不行啊,他们一辈子践行的理念就是家里来人,不说热情招待,怎么也得说说话,这是农村人的本性,也是最最淳朴的地方,更何况我那个发小也是出去了一年才回来,所以又是一轮耳机和耳朵的亲密接触。春节假期一共七天,我经历一次次打击之后,真心觉得无论是学习效率、学习成果,和在北京的英孚,真的差太多,于是后来几天,我直接放弃了上课,都是在看书中度过的。
2.
北京,一个让我我觉得所有的生活都在我自己手里,哪个时间段干什么,都由我自己决定的地方,一句话,对我来说,所有的意外都是可控的。可是到家就不一样了。五一放假回家,恰好是家里忙的时候,我调休了一天,所以,一共放了四天,可是等我放完假回到北京,调整自己的身体,却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因为之前没有决定回家,所以当我决定了去买票时,时间合适的,只剩下凌晨四点的站票了,所以我前一晚提前到了车站,一夜无眠,又站了三个小时回到了家,在家的时光很简单,就是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准备晚饭,可是所有的时间都要看当天的农活完成情况,顺利的话还可以,不顺的话,晚上就还得继续,所以我回家的状态基本就属于手机不开,网络不上,更别提看书和学习了,这样,虽然每次我都做好心理准备,但是,毕竟干农活和平常干的事不一样,身体所承受的累都积累了下来,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一股劲就干完了,可等我回北京之后,所有之前的积累都慢慢散发出来,表现出来就是困,想睡觉,尽管我想像之前一样,早起,运动,看书,可整个身体都在对我说NO,恢复吧,一周又过去了。
3.
回家,见的人,说的话,都和我的认知不同,尽管我尽力做到尊重,理解,但是还是会感到一丝丝不舒服。
在北京,我们谈的最多的就是怎样学习,怎样提高,怎样战胜懒、战胜馋,做到自律、自觉,可是回到家就不一样了,碰到的人往往关心的事就是干什么工作,挣多少钱,有没有对象,一听你工作不行,挣得太少,又没对象,好了,接下来要么是你看,谁谁谁家的也在北京,挣多少多少钱,要么就是赶紧找对象,还得有钱,女孩子嘛......每当这时候,我所能做的就是笑,嗯嗯嗯,您说得对,说得对,我没有办法跟他们解释,也不能说,我坚持每天码字,坚持学英语,坚持看书,因为不用说的再具体,只要我稍一提及,他们眼里的疑惑和不解,还有抵制和反抗,无疑都在怀疑我,或者告诉我,你那都是没用的。不过好在,我的父母都很开明,他们了解我,知道我所做的事,虽然她们偶尔也会怀疑我做这些是否有用,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支持我的。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为什么留在北京,因为,这里足够宽容,足够广阔,允许我做任何我想做的事,而这里也更容易找到我的同行者,而不是怀疑者,在这里,允许我做梦,更欢迎我朝着梦狂奔,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至少,我享受现在奔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