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决定下班回家后看完新买的书,可到家后你随手打开电视看完了刚更新的美剧;明明身体已经发出警告不能再抽烟了,可你还是会在无聊的时候下意识地拿出一根放进嘴里;现在已经凌晨1点,你在2个小时前就躺到床上决定睡觉,可还是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刷遍了朋友圈微博豆瓣知乎。上面这些场景你熟悉吗?你也有这些想改却怎么也改不掉的习惯吗?
想要克服这些坏习惯一点儿都不难,流传最广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好习惯来替换现在的坏习惯。这个方法当然没有错,可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在于省略了在它之前更重要的两个步骤。
管理专家丹尼斯·韦特利在《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中给出并详述了改变坏习惯的三大步骤,还附赠了两大技巧。
第一步:愿意改变此习惯
这里的“愿意”可不是因为别人的批评或自己的健康而心不甘情不愿的“不得不”,而是发自内心想要变得不一样的完全“自愿“。你不仅要能下定决心承诺一定要作出改变,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并接受持续的改变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
“愿意改变此习惯”看起来只有短短的七个字,可心理学家告诉你,这七个字需要经过三个心理阶段。
思考前期
这时你还没有改变的想法,甚至看不到改变的需要。对于别人的批评和忠告你可完全没当一回事儿。思考期
这时你开始考虑要做出些改变,你客观地(或主观地)评估某个习惯给你自己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你也开始思考有哪些能帮你作出改变的方式。准备期
这时你可能已经做出了一些改变的尝试,但受困于某些限制。这个阶段的你更加接近于为改变而付出认真的努力。
第二步:了解习惯
孙子告诉我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要想要战胜一个“敌人”,你首先得了解它。如果说我们想要改变的这个坏习惯就是我们的“敌人”,那我们就得先了解它的特征和习性。
特征可能很好识别,这是个什么样的习惯还是挺容易描述的。关键在于掌握它的习性,这就得挖掘自己和这个“敌人”之间的关系了。
你会在什么抵抗不住这个“敌人”的诱惑?你在什么地方或者什么时间段更容易败给这个“敌人”?这个“敌人”有同盟军吗,有没有谁更擅长把你带到“敌人”的陷阱中去?你每次快要向这个“敌人”投降时处于怎样的精神状态中?你败给这个“敌人”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解答了上面这些问题你就很容易能找出那些助长了坏习惯的因素和情绪。这就好像医生看病时的诊断过程,只有找准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第三步:替代坏习惯
你已经找到了“病因”,接下来就简单多了,总结一下就是——采取行动!
采取行动不是说每次“发病”时靠着意志力控制自己,而是找一个新的方式来击退这些“病因”。因为,替代一个坏习惯可比完全摆脱它要容易得多。
你可以选择在忍不住想要吃零食的时候改吃更加健康的坚果;你可以在昏昏欲睡的时候放弃咖啡改喝茶;你可以在想要刷手机的时候拿出kindle翻上两页。
这里要注意的是新习惯建立的过程必定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付出努力的。想想看,那些坏习惯已经在你的生活中重复了成千上万次了,想要打破它们,你最起码也得将新的习惯重复上百次才行吧。
打破一个旧习惯建立一个新习惯是个长期艰苦斗争的过程,这当中难免会出现反复,你也难免会感到沮丧想要放弃。这个时候你还能做的事情有两件:
1、告诉自己“故态复萌是正常的”
我们都了解习惯是很强大的一个东西,有时候甚至强大到我们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已经与我们完全融为一体了。你的尝试失败了那又怎样?你的每一次尝试都让你更加接近你的目标,你的意志力也更加坚强。
2、运用积极的自我对话
如果你看过一本叫《秘密》的书,你可能会知道你的意念会有多么强大,它能够帮助你吸引来你想要的东西。当然,这个理念不一定完全正确,可实际上我们的自我暗示确实会给我们的行为带来巨大的影响。
所以下一次尝试戒烟时,告诉自己“我是个不抽烟的人”,而不要说“我将停止吸烟”;下一次想要改掉迟到的毛病时,告诉自己“我会准时到达”,而不要说“我讲不再迟到”。
哦,你问积极的自我对话怎么锻炼?请去《成功心理学》的第四章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