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每次收拾家里的书的时候都会再三向我确认,是不是真的要扔掉从前写的那些手稿。
我把它们留下来,就是希望很久以后的我能记得曾经的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于是,我每一次都对我妈说,没错,不要了。
说到底在初高中时期,曾经每一个好看却又永远都写不满的本子里,不过是记录了曾经的无病呻吟,那些一点都不明媚的青春里,单车的后座坐的永远都不是心里喜欢的那个人,那些积攒的感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被认清是寂寞时的无聊消遣,所以一个人太理智也很痛苦,最早揭开骗局的,是自己。
到现在床边的架子上还放着《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当初冲着《康熙来了》里的那个读书人蔡康永买了这本书,可到后来康熙停了,他去参加了《奇葩说》,我才觉得他一点也不温柔,他甚至有些恶毒,他冷眼看着这个世界的人情冷暖,凉薄而又悲悯,他摇着扇子躲在帘子后面咳嗽,让人忽略了他其实能随便一招就废除某人的金钟罩铁布衫。
有一颗冰冷的心,才希望世界至少能温暖懵懂的你。
我对《红楼梦》有种执着,中考前夕压力大,看《红楼梦》,高考前夕压力大,整晚整晚看《红楼梦》,到了大学就干脆躺在床上看各家对《红楼梦》的臆测。张爱玲曾经说过,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花,二恨鲫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我倒希望我不要有一天真的看到真正的《红楼梦》的结局,因为我猜真正的结局一定更惨烈的多。因为,所有蕙质兰心,灵巧可爱的姑娘不死,终有一天都会变成宝玉最深恶痛绝的婆子。
而张爱玲对《红楼梦》的执着已经渗透进了自己的文字里,她总是自诩是小市民,但她的人生既清高又精彩一点都不像小市民,她的文章里的绝望就像构成空气的成分,总能在任何你能想得起的时刻突然充满了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哪怕是唯一一个看起来有美好结局的范柳原和白流苏,即使最终结婚了,字数不多的结局里还是透着一股名存实亡。张爱玲把人性看的太透彻,所以悲观,所以太清醒。
理智的人,骨子里流着的是蓝色的血。
你也是很孤独,所以才会和我说这些的吧。
你是怕别人看到,所以才总是惶恐。
你是很自私,而我又很好利用。
我是碧莹小主
原来很讨厌老杀无论问他什么都用很官方的答案回答我,不像石头哥有人性的多,我又不想听什么大道理,就不能像石头哥那样,挺我就站在我这边囖。所以连老余都说我爱的是石头啦。不过,现在老杀有人性多了,有人在文章下面批评我,他已经在教我怎么还击而不是给我讲道理了。时至今日,他终于决定不装偶像了。
这个后记感觉和文章没什么关系,就是感慨。
转载文章请私信我!转载文章请私信我!转载文章请私信我!重要的话说三遍。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