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高压力下的,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也有着那么多的期待未必满足,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来处理。
在这样的氛围下,只做一件事,就是那件最重要的事,真的可行么?
困惑1:为何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
复利效应,当我们做一件最重要有价值的事情,通常需要长期来做,通常值得做的事都需要慢慢做。当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时,短期看不出多大效果,但量变引发质变,长期积累下来能量就够大了。就比如,我们的投资为1,每年复合收益10%,复利公式(1+10%)N,当N=3年,收益1.33;当N=10,收益2.59;当N=20,收益6.73;当N=50,收益117.39。那差距是相当的惊人,越积累到后面,滚雪球效应更大,当1元,投资50年,翻了117倍。而最初的那点增长,我们通常都是不放在眼里的。
因此,你可以将“最重要的事”作为参数代入公式里,未来的收益是否可观,那离成功还远么?关键在于长期专注做一件最重要的事。
困惑2:什么事才是最重要的事?
问问自己,最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梦想是什么?是否已经被现实压抑的不敢想太多?志存高远,让我们敢去想未来的理想蓝图。
我自己是知道的,畏惧未知,让自己停止不前。记得儿时,总幻想着自己能飞上蓝天。再大一点时,家里人指着中央新闻说:“你以后去当总理身边的翻译。”我却很不屑地表态:“我才不要呢,我以后要做的事比这厉害多了!”当我真正步入社会,开始工作时,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梦越做越小,小到怕再对自己失望。
回顾自己曾为改变而努力尝试,曾为考证而放弃许多休闲时间,听了很多课程、看了很多书,最终发现自己还是没能很好的改变生活。在这里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要找到自己的目标。
想做的事太多,想要的太多,最后都无结果。
因此,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杂念,想想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将目标列下来,去思考实现哪一个目标能让其他目标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实现这个目标是否整个人生从此与众不同了。
如何找到正确答案:问对问题,找对答案。
困惑3:工作和生活能平衡吗?
通常我们认为,为了成功,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精力,甚至是健康。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平衡只是无稽之谈,我们需要的是制衡。
制衡的关键生活是底线,它是玻璃球易碎,工作是橡皮球,如果掉地上,它会弹回来。
在工作中要专注,要投入,取得事业成功的制胜法定是时间上的无比专注和钻研,跟加班时间没有必然关系。只需要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并为之付出足够的时间。
至于个人生活,秘诀是关注。关注你的心灵和身体,关注你的家人和朋友,关注你的个人需要——如果你想要幸福的生活,缺一不可。
每天拥有充足的睡眠,充实的情感,健康的身体,拥有自我,在此基础上每天专注投入工作4小时,就能达到卓越。
史蒂芬·金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在《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一书中,上午用来写作,是最重的写作时间,其他时间陪伴家人、运动、阅读等。让人感到惊讶,这么少时间的投入,却造就了他成为我们个时代最成功、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充沛的精力是高效的前提。
期待: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找到你的目标,养成成功的习惯,从重要的一件事开始,成就你的未来吧。
1万小时定律,是说目标是需要长期投入。
66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减少自制力的损耗。
80/20法则,说提我们在最重要的事情的投入,将获得更大的收益。
复利效应,相信积累的力量,成为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