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凡
前段时间(大约是12月10日)我在总结今年读书情况的文章里,把还没有读,但是计划在未来20天内会读完的两本书,一本是《分享经济》,一本是《智能时代》,都算在了2016年的已读书单里去了。
但实际情况是,自从写了那篇文章至现在,我几乎没有再专心的读过纸质书。
那早上上班,在地铁上的一个多小时时间我都用来干嘛了呢?
答曰:看各种碎片化文章去了。大部分是关注了的订阅号文章,比如“三节课”,“运营控”,“鸟哥笔记”,“改变自己”,以及其他一些自媒体的等。少部分时间花在了“得到app”的订阅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心想既然花了钱,作者李笑来又那么卖力气的每天更新,内容挺好,不看对不住已付的费用,也可惜了他写的这些好文字。另外一小部分是花在了刷朋友圈或是看朋友圈转发的文章上了。
总之,每天上下班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花还是同样花在了阅读上,只是以前是看纸质书,现在是看各种碎片化文章。照最近20天体验下来,我发现不对劲,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心理上,我开始感觉越来越急躁了,越来越不安了,越来越觉得周遭变化好快啊(这是碎片化文章传达的直接感受),有点完全跟不上的节奏了。
我自然厌恶焦躁的心态。
粗略分析一下,大体原因我想是:因为时间有限,而发现要看的、可看的文章太多,导致根本没时间看的过来。订阅号关注了那么多,每次一打开,全是未读的红点点。看这个标题吸引人,想看,看那个标题也感兴趣,想看,最终却是一篇也没耐的下心来认真阅读,统统都草草率率瞄了几眼结束。
人就是这样,一发现自己看不过来,有没看完的,就容易产生焦虑,担心会遗漏今天什么重要新闻或是没学到什么最新认知。不急躁才不正常呢。
之前在地铁上拿一本书的阅读方式跟碎片化阅读相比,是完全没有上面那些感觉的。因为每次只拿一本书出来,当下眼里只有这一本书,要做的就是顺着页数,一页一页往下看就是了,其他干扰引诱都没有。如此反而能够看的投入,耐得下性子来。
其实,我最近20天的一个阅读状态,估计已经是很多人的一种常态了吧!不然每次上地铁怎么都会有那么多人低着头,握着手机一动不动呢?
发现没有,我们在手握手机的那一刻,我们的时间被不自觉的碎片化了却不自知。因为现在的手机几乎可以连接一切,而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让你分心。当“碎片化”慢慢成为习惯,就只能更碎片化下去,再想回到原有的整块时间和注意力状态十分困难,因为大多人已没有了保持整块注意力的耐心,毛毛躁躁,急躁不安成为日常。
趁现在还未被“碎片化”太深,我得赶紧摆脱这种状态。规定自己在某一固定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情,即使有别的事情让自己分心了,也立马拉回来。提醒自己时刻提防最会偷噬时间的手机,至少还要保留一整段的时间和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