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权力:为什么只为某些人所有》/作者: [美] 杰弗瑞·菲佛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原作名: Power:why some people have it and others don't/译者: 杨洋/出版年: 2012-2/页数: 249/定价: 49.80元/装帧: 平装/丛书: 湛庐文化·财富汇/ISBN: 9787300147819
自恋、自信、自大和自我展示,才是更容易使人获得领导角色的特质,而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谦逊。这是因为,要想被选择,你首先要获得别人的注意——杰弗瑞·菲佛(Jeffrey Pfeffer,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院组织行为学教授)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一本哗众取宠的“畅销书”,也不是故作老练的“厚黑学”,更不是故弄玄虚的“速成帖”,而是一部出自斯坦福大学教授的管理学著作,鉴于其辛辣的观点以及对领导力培养方法的重新解构,皮皮将其冠以“管理学界的一股泥石流”应该毫不为过。要了解这股泥石流的威力,就不得不说到它的来源——我们的“泥石流教授”杰弗瑞·菲佛(Jeffrey Pfeffer)毕业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该校在1900年创办时还只是个技术学校(美国宾夕法尼亚版的蓝翔技校,但听说不教挖掘机),如今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23。
截至2017年卡耐基梅隆大学共培养出了20个诺贝尔奖、12个图灵奖(Turing Award, 计算机专业最高奖)、9个奥斯卡(Academy Award, 美国电影界最高奖)、114个艾米奖(Emmy Award, 美国电视界最高奖)、44个托尼奖(Tony Award,美国戏剧界最高奖),可谓科学艺术一把抓,人文技术两头硬——治学强悍的泥石流综合大学。
说回我们的“泥石流教授”,虽然身为多家知名商学院教授,杰弗瑞·菲佛却一直致力于反思传统的公司治理方式,而这本《权力》正是集思辩与实践于一身的惊世之作,书中用一件件真实的案例回击了那些广为流传的“职场法则”,以旁观者的视角把成功者的说教打回原形,如果非得让我找一个词来做“鸡汤写手”的反义词,那我的答案只有一个——杰弗瑞·菲佛,可能《华尔街日报》赞誉菲佛为全球思想创新领域真正的大师和思想家之一也是这个原因吧。
这里的权力指什么?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追求权力往往是国人讳莫如深的一个话题。如果说中国人不喜欢权力,别说我不同意,恐怕在天有灵的甄嬛也会把脑袋摇成拨浪鼓,但要说谁敢光天化日之下钻研权力之道甚至出书立著授业解惑,目前为止还没听说中国哪家商学院有这样的“泥石流教授”,其个中缘由,我认为主要在于中西方社会结构的差异,进而导致了民众对“Power”这个词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引自美国第一智库兰德公司报告)——为了让皮皮的专栏不被河蟹,这个问题暂且不做展开,简而言之,“甄嬛”的权力是一种“特权”,而“泥石流教授”所说的权力是一种“民权”,是假设一个普通人在一个以契约而不是关系为主导的法治环境下,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量的问题。
人们往往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而不仅仅是在获取权力的时候才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人们喜欢让自己感觉良好,保持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讽刺的是,维护自尊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事先投降,或者是做些阻挡自己道路的其他事情。
为什么要获取权力?
我并不想简单的评判“特权”与“民权”孰优孰劣,尽管这样做更容易抬高自己的道德制高点,况且这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太多的历史与文化因素塑造了这些疑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相信那种频频搬弄是非、投机取巧的职场人是所有人的公敌,但如果仅仅是“谴责”未免太单薄了,如果采用其他极端手段则又容易制造出新的矛盾,所以,如何在日常中保护好我们应有的权力,时时加以建设,这是每一位创业者和职场人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杰弗瑞·菲佛给出了几个非常直观的答案:
首先,权力是影响力(领导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后者又是你出色完成工作的重要保障;
再者,世界并不是公平公正的,不是说你具有了一定的成绩,然后“自然而然的”就会获取到相应的权力,换句话说,大家“认可你”和“支持你”这是两回事;
另外,不管你去哪里学习如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领导力),总之不要直接照搬成功者写的书,他们的自述和笔录更倾向于“什么应该有用”而不是“什么的确有用”。
照顾好自己,不要期待公正,你不应该指望你的美德能让你获得成功,这不仅仅是因为世界并不总是公正的。 人们会跟他们认为会获胜的人结盟。如果你不支持自己,没有积极地为你自己的利益而努力,那么很少会有人愿意站在你这边。因为他们会认为,既然你都没有试图要取得胜利,当然你就会输掉。
我的公司(老板)是否希望我这样做?
这个问题是我自己加的,书里并没有写,我觉得如果杰弗瑞教授能来上这么一段,他的“循证管理”理念一定可以在中华区更加深入人心——东方人与生俱来的含蓄与内敛可能是这本著作在此绽放的天然壁垒。我的答案是,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或是机构正处于业务和组织的上升期,并且最高管理层和中层骨干普遍具有正向的价值观,同时大家又具有良好的愿景,那么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具体的方式不同。
以京东为例,在对员工的考核中不仅要看能力,更要看价值观是否与公司匹配,上图被刘强东称之为“管理人才最重要的一张表”,这和马云“价值观一百年后也要讲”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对价值观的明确和强化是创始人授权的基础,而增加授权又是企业成长的基础,除此之外,京东对汇报层级、指挥半径和亲疏尺度方面都具有非常明确并且朴实的执行法则。拿京东做例子,是因为这并不是一家通常意义的的“互联网”公司,而是以实体业务起家飞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这里的模型更贴近江湖的本色,换个角度看就不难发现,虽然人各有志,但“权力”是整个江湖游戏中通用的货币,创始人为了驱动企业的增长也必将加强这种货币的价值。
你必须要看到其他人可能会错过的机会,有时甚至需要自己创造这种机会;而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有耐心跟进这些机会。
那我该怎么做呢?
书中第二章《打造你的权利特质》为我们总结了晋升高位功成身就者的不寻常之处,包括意愿和技能两大基本面,意愿体现在个人素质中,就是雄心、精力和专注,而有助于获得权力的4项技能,则分别是自知之明和反省心态、散发自信的信心和能力、理解他人并懂得换位思考以及化解冲突的能力。如果只看小标题,我们很容易将这些观点等同于一般的职场指南,但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饱含杰弗瑞教授多年的一线观察成果,文中有名有姓的案例俯拾皆是,并且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每个观点之中切实的因果关系,换做国内某些“畅销书”的套路,光是这一章的内容就足以捏出三本五本了。
以“换位思考”这一小节为例,文中先是列出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林登•约翰逊对党团成员的偏好了如指掌,再辅以德克萨斯大学心理学家威廉•伊克斯对“移情理解”的研究,最后是自己的总结并附上一份公益组织的案例——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某医疗中心在为弱势妇女提供帮助的过程中,首席财务官和其他行政管理者对医疗服务的开展提出了不同于医生的要求和见解,主人公在平衡各方面诉求之后终于成功处理了这一“纷争”。至此,还只是全书第一部分的结束,第二部分《权力路线图》、第三部分《权力保卫战》和第四部分《踏上你的权利之旅》合计11章的内容都保持了一贯的“用料十足”。
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缺乏才华或者积极性,而是身陷错误的地方,他们的工作所需的权力和影响力不符合他们的天资和兴趣。
可能是花絮
推荐这本著作的灵感来自于皮皮的一位老友——K小姐。当年阿K和皮皮在不同的学院攻读MBA学位,前不久得知她已经在国外拿完第二个硕士学位回国发展,免不了在微信上叙旧一番,然而令我惊讶的是,她竟然和七八年前刚入学的样子一样,没什么变化——我不是说容貌,而是说她对社会以及职场的看法。当我谈起自己近两年的一些经历,每到情节略有曲折之处,她便冠以当中角色“凶狠”、“残酷”的标签,在我看来稀松平常的遭遇在她眼中就变成了职场版的《德州电锯杀人狂》,我隔着屏幕都能看见她把手捂在了眼睛上并且迅速退后几步以防鲜血溅在身上。而后她开始与我分享若干精美的鸡汤文,并且说到,她是一个“有责任”的人(你小子瞎折腾绝对是有病),不能随意的放飞自己(姐有安安稳稳的工作最棒了),以后有机会再去读个心理学硕士(这话我听过八百回了,心理学到底怎么得罪你们了?),因为她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活的真实点没有错呀(这句是原话)……说来也奇怪,虽然微信上的文字没有声音,但我就是觉得有些耳鸣。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老友,愿天下没有鸡汤,愿宝宝得以成长。
关注「单皮皮」,可浏览更多往期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