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已经二十年了,大学时的人和事,也渐渐在我脑海中远去,能记起的也是寥寥,并非人善忘,也非人薄情,只因那时根本无暇他顾。回忆往昔,心情极为复杂,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是再适合不过了。
六月的紧张、七月的煎熬,让每一个经过高考的人都终身难忘。但对于一向自信的我来说,一切不那么可怕,大学肯定是能上的。但世事难料,在1993年7月25日那个难忘的日子里,对于17岁的我来说又是不幸的。当我欣喜地拿着高考成绩单回家时,才得知父亲因操劳过度而病倒了。
很快,家底被掏空了,我上大学的事变得很渺茫。一直到九月初,一直昏迷的父亲突然清醒过来,闹着要出院回家,原来他是要将治病的钱节省下来让我上大学!
我至亲至爱的父亲哦,我无法言语。
在亲友的帮助下,家里好不容易攒了1000元。
拿着这一1000元钱,我和哥哥踏上了去武汉的路。在学校交完所有的费用后,兄弟俩只余下了70元钱。哥哥留下10元钱做回家的路费,其余的60元全塞给了我。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在大学校园,同学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尤其是生活上,像我这种来自落后农村且家庭遭遇不幸的特困生在学校不多。因为每天的生活费极其有限,吃什么在饭前都要盘算好,奢侈一回的想法只在梦中才会有。有时为了找到便宜且下饭的菜,还得在几个食堂中奔波。
穷人好像自尊心都很强,但穷人对穷人也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心。同宿舍的“胖胖”来自武汉,家里情况也不好,但比我家里强些,自然而然地我们就成了“饭友”,每天两人挎着书包、拎着饭盒在食堂挤来挤去。后来我们和在食堂工作的一位同乡工友混熟了,每次去他那买饭菜,给他五毛钱,他会给我们俩很足量的饭菜,并且再找我们几毛钱。这种情况持续了快两年的时间,后来他到别处打工,再也没见到他。直到现在我仍然会想起他,但愿他好人一生平安。
为了解决温饱我想了不少办法,尝试过做家教,也替企业做过广告翻译,但收入甚少。直到有一天同系的高中校友找到我,告诉我学校图书馆有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希望我能去试一试。在他的努力争取下,我终于成了图书馆的一名临时管理员,从此每月有了70元到100元的固定收入,直到大四上学期。
好在此时哥哥已参加工作,每月能给我汇来150元的生活费,于是我再也不用为生活费发愁了,可以安下心来学习,但也从来没有因此而奢侈一回。上大学期间我没有逛过一次动物园,没有看过一次电影,也从不和关系好的女同学去轧马路——那是要花钱的。
图书馆的工作在给我带来固定收入的同时,也给了我不参加同班同学们的一些集体活动的借口,直到现在我都在惋惜自己没有和同学们多交流,虽然那时我心里也渴望和同学们在一起无拘无束地玩一玩,可一想到要花钱我就只有无奈地逃避。特别是每次系辅导员让同学通知我去申请困难补助时,我的心里特不是滋味,虽然辅导员和同学们是一番好意,但有时同情是对自尊的无意伤害。
经济上的窘迫和自尊遭受到的无意伤害,以及渴望和同学的交流的那种矛盾心理一直让我很敏感,也养成了倔强和从不认输的性格。参加工作以后,不管处于何时何地,我都努力向上,不屈于环境。即使处于绝望的边缘,我也决不放弃。因为我相信人自助得助,只要你自己努力,别人才会帮助你。记得一位名人说过:“绝望中寻求希望,人生终必辉煌”,我一直将它作为激励自己的格言。
学习始终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倔强的我深知已经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我除了比别人掌握更多的知识,再也无法在其他方面和人去竞争。天道酬勤,四年的大学生活我终于没白白渡过,除了每门功课都在85分以上,我还参加并通过了BEC、日本语等考试,取得了计算机证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临近毕业时,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我无奈但无悔的回到了家乡工作。
回首二十年前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享受着今日的幸福,我百感交集。那段经历是人生中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它锤炼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给了我更多人生的启示,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以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坦然去面对一切,所有的成功或挫折都不过是我这一生必然经历的过程。上天毕竟待我不薄,惟有心怀感恩,毅然前行才不愧对那段痛并快乐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