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与肉体
肉体和心灵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共同体,彼此必须互助合作,不能各自为政。
过度强调心灵的品质,确实绝对不可取的。要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身体必须十分健康。
一味逃避困难的孩子,一定会继续落后于他人。除非给他们一个极具诱惑的目标。
幻想无法凭空让笨拙的右手灵巧起来,想要他们灵巧的唯一办法就是训练。
晚上遗尿的孩子,确实有器质性缺陷,更有心理上不仅不想克服这一障碍,反而希望继续保留它。
因为疾病,他有了一个让自己对所受教育不接受的绝好机会。如果孩子对父母的教育非常抵触,必然会想方设法地攻击父母的痛点。父母过度关注他的遗尿的每一件事,他就不想治愈自己。以行为来赢得关注。
有时,遗尿是一种敌意的表示,它是反抗别人的方法之一。他们不用嘴,而用膀胱说话。
所有的情绪都会表现于身体,或许是姿势,或许是态度,或许是表情,也许是抖腿。无论是愤怒、焦急还是忧伤,身体都会说话,而身体说话时使用的自己的语言。
有些人在生气时会犯胃病,有些脸红,有些甚至头疼。有些人恐惧需要通过性来发泄,有些人会发抖,有些人冒冷汗、呼吸困难、声音变哑,全身摇晃无法迈步,甚至没有胃口,呕吐。
生活方式和相应情绪倾向,会不断地影响一个人的身体成长。
心理特征和身体特征
失败者身上最常见的共同点是他们的合作能力非常差。
缺乏合作能力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在智力和理解力方面无法得到完整的成长
个体心理学对教育和治疗的启示:我们绝不能只治疗一种病症或某种单一的表现,我们必须发现这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模式时所犯的错误,找出他解释自己的经验时,定义生命意义的错误,以及他读取身体和环境印象后做出的回应错误,这才是心理学该做的事。
只有改变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情绪。努力找出精神创伤或可怕经历的根源。
研究一个人对世界和自己的定义,他们的目标、他们努力的方向,以及他们处理人生问题的方式。
了解个体心理差异的最好方法,是观察他合作能力的强弱。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