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在人民教育公众号看了一篇关于家教的文章:《人生很长,不必慌张 你未长大,我要担当 》。被文中一句话击中“还不是为了你好?”。
从小到大,看到太多这样仗着“为你好”的说辞,剥夺孩子自主成长的机会、挖苦嫌弃自家孩子、夸奖邻家孩子……完全不信任自家孩子的纠错能力,什么事情都要插话、评论一番,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和自主能力。
说实话,笔者见过很多小学生的自省能力或者经引导之后的自我纠错能力都很强,完全不需要父母如此处处唠叨、打压,倒是欣赏那种,遇到事情能心平气和、用同理心,理解孩子付出的努力和犯错的原因,耐心地听孩子的理解、分析,或者和孩子共同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纠错方法的父母。
自认为从小没少被父母或家人“为我好”,但所有那些比较、批评、打压,最大的影响并不是让我学会了更好地处理事情,而只是打击了我做事情的信心,进而阻挠了我能力的进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从小到大学做菜。父亲厨艺非常好,我每次做饭都会被说哪儿哪儿做得不好,可父母从不耐心告诉我怎样做才能更好。所以尽管从小就要时不时做做饭,但到现在厨艺还是很一般。我想如果当时得到耐心的指导,我的厨艺不至于太差。
如今即将为人母,只望自己在日后育儿、生活中都能有更多的理性,不这样“为他好”。愿你能相信他,既要为他的品行教育担当,又能真真正正给他他应有的自主权,让他学会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