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查理▪芒格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厚重的书,无论是字数还是内容都很厚重。
查理▪芒格,除了是一个投资者,还是一个集智慧与学识于一身的终身学习者。初次知道他是从《好好学习》这本书里。《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把这本书当作经典书籍来反复的研读。查理用跨学科的方法让自己养成了清晰而简单的思维模式。成甲的临界知识便是基于查理提出的普世智慧。可见这本书的价值非同一般。
查理曾说:“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他任何时候都随身带着一本书,即使坐在经济舱的中间座位上,他只要拿着书,就安之若素。这个场景给人深刻的印象,你能从中体会到书籍带给人的厚重感,这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沉淀。曾经我也差点相信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因为从现在很难看到今后的形势和发展,因此也不确定读书是否真正的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生活。自从开始有规律的读书以来,从书中获得了很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让我的生活更加的顺心和从容不迫。哪怕我现在有一点点的知识积累和平心静气,也是读书所带来的。
查理养成了一种异常罕见的性格——愿意甚至渴望去证实和承认他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他曾经说:“如果说伯克希尔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那主要是因为沃伦和我非常善于破坏我们自己最爱的观念”。由此可见伟人就是与众不同。很多人喜欢抱残守缺,一旦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就很难改变,甚至有时候都意识不到自己思维的缺陷。就像前几天我遇到的问题。在动态表单的开发过程中,我用了一种模板的方法来实现页面的展示。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我们项目经理让我用另一种方法再做一遍。这让我很是抵触,我潜在的思维逻辑是不愿意放弃自己已经完成的成果。因此在前两天,我就一直试图去证明他提出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在这种抵触情绪下,我垂头丧气地用另一种方法重做了页面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更多的技术,不仅知道了这两种实现方法的区别,在对比中使思路更加清晰,更能理解技术深层的含义,真正做到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这使我意识到一味的固守自己的思维定势,不仅让自己心情烦躁,还让自己失去很多进步的机会。
思维模式,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这就像是海明威说过的——在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人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专业领域的思维模式解决所有问题,无论这种思维模式在其他领域是否适用。形成多元思维模型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虽然困难,但是查理做到了,他用跨学科的思维模式解决了投资中的各种问题,取得了他人无法想象的成功。在没有看完本书之前,甚至可能我自己终生也不能参透其中的奥秘,很多东西都是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想要应用跨学科的知识,首先你要确定要学习多少学科,并且在这些学科里深度钻研,这里面的困难不是想想就能明白的。
“你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去弄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如果你能够长期保持这种心态,你关注现实的能力将会逐渐得到提高。如果你没有这种心态,那么即使你有很高的智商,也注定会失败。你若想在任何领域拥有竞争力,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该领域的方方面面,不管你是否喜欢这么做,这是人类大脑的深层结构决定的。” 你看学习就是这么任重而道远,想想现在自己在一个领域都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又如何去提其他的领域。但是我相信现在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晚,一生如此之长,不去钻研点有意思的东西,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余生。
读这本书,就像是一头扎进了很深的海洋,让你为它知识的丰富、富有哲理而折服。这像一本人生的百科全书,里面几乎包括了人生中要学习的方方面面。想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像查理芒格学习,也许是最有深度和效率的。他是一个需要仰望的人。
另:我发现一边写读书笔记,一边读书对我来说效率更高。写读书笔记,促进了我对所读书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