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能走进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技术大都相当。真正冠军的产生更多原因不是场上的技术,而是比赛时的心理。
记得电影《和平战士》里作为主角的运动员起初之所以虽败,主要原因就是来自自己内在的因素:想法太多,压力太大,总是患得患失。
看女排《夺冠》也是,最终经过历届教练的“心理疏导”,女排才得以夺得世界冠军的荣誉。
可见,关键时期,战术很重要,但战略更重要。高考如战场,也如此。
高考,考验的不仅是考生孩子本人,还有孩子背后的家长。压力和焦虑在两者身上共存。
同样作为考生家长的我很是庆幸去年走进“三七会心理学读书会”,让我有幸走近心理学,和一群心理学爱好者和咨询师一起共读并讨论心理学相关书籍和知识,能让我拥有较好的心态来面对和处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能自解和它解,梳通家人和朋友的困惑。
大考前,大多家长和考生都相互表现出日常风轻云淡的样子,各自承担的压力不想示于对方。
今天,一朋友(姑娘儿时玩伴的妈妈)打给我,向我诉说了她的焦虑。她想让孩子读师范,又怕北师大考不上,走次一级师范类院校,只能拿孩子相对优势的英语去冲专业,但又怕研究生学英语出来路窄,想做老师,又怕不好就业,是跨专业考研还是同专业考研……一系列的问题,朋友恨不得面面俱到给孩子未来考虑到,安排好。
可是,世间万物是运动的,变化的。每个孩子一旦走入大学(相当于小社会),就会有自己新的认知,新的想法产生,新的机遇,一切都未知,都存在着很大的变数。这些,都不是作为家长的我们能提前预知的。
也许,朋友的孩子是单纯的乖乖女,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安排惯了,下步的求学路还会依照家长需求走下去。这些我不好说什么,只能作为朋友,去耐心倾听朋友焦虑并给出相应回答,进行劝慰,缓解她的部分焦虑。
而我的女儿,今天也对我表示了她的压力,担心怕高考考不好。我知道她假期网课没怎么用功,现在追赶有些吃力,所以她总是担心。开始计划复读时,是没有想到高三的强度如此之大,大到她不想再经历一次,所以,只有背水一战。
对于孩子,我让她放下负担,解释了冠军诞生的原因,不要想过多,只管向前冲就行了,其他问题交给我。分高有分高的报法,分低有分低的对策。
大学只是考研的一个跳板。如果研考和高考相比,后者只是个过程而已。现在成绩的好坏不代表与未来你成功与否有必然联系。
姑娘喜欢的李雪琴,北大高材生,纽约大学研究生,在参加脱口秀出名之前,不也是默默无闻坎坷多年么。所以,好的起点并不代表最先跑向终点。只要没到最后,都是处在五十步笑百步的阶段。
所以目前,作为考生的你不要过多思考学习外的事情,所有对成绩提高没有用的事都是分心。每天都采取高能量姿势,去鼓励自己一下,简单乐观轻松对待高考前每一天,按自己的节奏跑下去。不要和他人比,只和自己比,有增量就是进步。
记住,负担最小才能跑得最快。
以上话与应届考生和家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