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篇笔记,你就无需再买这本书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实用的、指导读者如何更有效的阅读的书籍。这本书的中心思想非常简单、结构也非常清晰,但作者通过将这本书写的更长、更丰富,让读者在获取阅读技巧的时候,也能同时运用在实战中。所以尽管它是一本好书,但我却并不建议每个人都去读。大家需要的只是了解这本书给出的阅读原则、阅读方式,并在以后的阅读中勤加锻炼。
一、阅读的艺术
1. 阅读的目标
阅读的两个目标,一是获得资讯,二是增进理解。第一种只能增加我们的资讯,而不能增加我们的理解力。第二种是在不了解一本书的情况下,在读者与作者双方理解力不对等的情况下。通过读者的个人努力,将这种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内。
在以增进理解为目标进行阅读时,阅读这种学习方式,又分为指导型和自我发现型的学习。而本书讨论的,就是自我发现型的学习。
2. 主动的阅读
主动的阅读需要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并自行寻求解答。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以本书举例:
(1)这本书将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并分别探讨了在不同层次中相应的阅读方法。
(2)作者认为,读者应该主动的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在阅读后,应该在理解了的前提下,进行评论。
(3)有道理。都有道理,但不太全面。在后面半本书中,叙述读各种不同类型书的方法时,一是比较啰嗦,几乎都是举例子,二是方法不太具有可行性。
(4)可以让我在以后的阅读中,时刻提醒自己提出问题。
3. 转化为自己的想法
在读过书之后,应该将作者的想法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并亲自表述出来。说不出来就不能算是真正理解。
4. 培养阅读的习惯,由规则中养成习惯
阅读时应有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就是指将所学到的阅读技巧应用到实际阅读过程中的习惯。在不断的反复使用中,将这样的技巧渐渐化成习惯。
二、阅读的层次
1.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1)先看书名和序言、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然后将书进行归类。
(2)研究目录页,对书的基本结构有一个概括性的而了解。
(3)检阅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
(4)阅读出版介绍、广告文案、宣传文案。
(5)从目录当中挑选几个与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读。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跳跃式阅读,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后阅读后记。
2.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2.1 简略的阅读
(1)先看书名和序言,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然后将书在脑海中进行归类。
(2)研究目录页,对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检阅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
(4)阅读出版介绍、广告文案、宣传文案。
(5)从目录当中挑选几个与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读。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跳跃式阅读,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后阅读后记。
2.2 粗浅的阅读
(1)关注自己理解的部分,不要因为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东西而停顿。
(2)快速阅读一部陌生的书籍,尽量选择默读,避免阅读过程中视线的逗留或倒退。
(3)学会判断一本书的难易程度,以此决定自己的阅读速度。
3.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做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
(5)诠释作者所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
A.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之间的不同;
B.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4.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1)找到相关的章节。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体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2)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3)厘清问题;
(4)界定议题;
(5)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