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那一年,我转了学,去了我们县城最好的高中备战高考。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养成的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刚去,认识的人不多,我本身也不爱说话,整日都是一个人呆着。
晚上晚自习休息的间隙,我会去操场跑一跑,然后继续自习,放学,休息,然后再重复新的一天。
大部分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因为学业繁忙,也没觉得孤独,反倒觉得,日子被自己安排地还挺充实。
毕业第二年,去男朋友签的公司工作,我比他早去三个月。
一个从未只身出过远门的女生,拉着一个行李箱,就奔往了离家几百公里的陌生城市,开启陌生的工作,认识陌生的人。
刚去,南方的城市爱下雨,一下雨就没办法出门。我就一个人呆在屋里,看看书,听听音乐,写写字。呆到傍晚,实在在房间呆不下去,就一个人背着小书包,在厂区周围来回的走。也不敢跑太远,怕自己迷路。
因为想着男朋友很快就会来,我也没有觉得一个人在外很孤单,很无助。
现在,我又成了一个人。可能会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去搬快递,再一个人从公司走到宿舍,一个人度过周末的两天,一个人打发一天的24小时。
也没有觉得很孤独,很形只影单。
我早上会醒很早,醒来喜欢听几个电台,听一会儿得到,再听几首音乐,还会稍微做做拉伸,还能在上班之前稍微给自己化个妆。
一个人的早晨也挺舒服的。
晚上下班归来,也是一个人。吃点儿零食,喝点儿水,然后开始打卡当天的作业。每日三件事复盘,公众号更文,微信小店铺产品上新,朋友圈宣传,如果时间充足,还会再读点儿睡前小书。
早上起的早,晚上脑力劳动又大,每次不到十一点,都困的睁不开眼睛。脑子混沌着跟老公打电话说晚安,恨不得话没说完,整个人就要睡去。
因为有想要实现的目标,想要体验的经历,即使一个人,也没觉得有多么孤单。
有时候,我还常常享受孤独。
这个孤独,是自己刻意保持的一种孤独,它不是说我要排斥外界所有,就把自己保护在自己的象牙塔里。这个孤独,更像是对成长的对抗,是对自己纯真天性的保护。
我可以很自然的和大家交朋友,但总会觉得有一点点距离。我喜欢的那种友谊,是君子淡如水的交情。
我很依赖自己家先生,空闲的时刻总会第一时间就打给他,说公司里发了水果,说水果没我的,一切都会讲给他听。
但其实,一天大部分的时刻,我两都是在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儿,很少干涉对方。即使是呆在一个空间里,也只是互相陪伴,知道有一个人在旁边坐着。
我两很少干涉彼此的私人生活,只是在家里重要的事情决策上,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沟通讨论。其余时间,真的给了彼此最大的信任与自由。
我挺感谢我的朋友们,还有我的先生,允许我这样有些稍微孤僻的生活。
我挺需要在生活里为自己开辟出这么一段属于一个人的时光来,这于我而言,是精力的恢复,是童真的保持,是保持美好生活信心的加油站。
只要我知道有人在某个地方等我爱我,我就从来不怕自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