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短信过来说,她因为一件事收到了巨大的伤害。事情是这样的:朋友跟一堆同事聊天,说家里的废旧电池无法处理,问有谁知道哪里有收集点。身边一位同事嘲笑她太“out”,现在的电池都不用集体处理,随便扔到垃圾桶里就可以了。朋友感觉收到了羞辱,心里很难受。
看完朋友的短信,我能理解朋友的受挫和愤怒。过了半个小时,我给朋友发了个短信:“你希望这件事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这位朋友回短信说:“你这么一问,我再想想,咋就感觉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呢?”
是啊,一件事对自己的伤害程度,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对这件事认可的程度。比如,走路时你被人无缘无故撞到了。你会有什么反应?可能会冒火三丈,可回头一看,原来这个人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样?嗯嗯,肯定会一笑了之。
所以,当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自己的受害程度完全有他人负责,内心就会产生的委屈,懊恼、甚至愤怒。但是,当我们把自己放在主动的位置上,“你希望自己被这件事伤害多大?”意义就是,你可以自主选择受伤害的程度,受伤害的时间,这样再来看它,可能就容易从这件事中跳出来了。
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程度,其实就是我们面对外界的刺激,内心的稳定程度。这就是为什么参加高考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能坦然面对,有些孩子则会出现过激反应。而这种稳定性,取决于你愿意被这件事控制呢。还是能跳出事情来看看,自己如何把这件事的伤害程度控制到最小。
套用一句歌词:“问你爱我有多深”,偷梁换柱为“问你伤害要多深”,我的回答是:你希望这件事伤害你有多深呢?答案在你的手里!
关注我,你的问题,我们一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