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用痛苦换来欢乐
“用痛苦换来欢乐”,这句话用文中的话来说是“浓缩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者的心灵的箴言”。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两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说有苦才有乐,也都是在鼓励我们要不怕吃苦,要敢于吃苦,要有毅力。
回归书本,这句话是在说何人呢?他就是贝多芬——一位远近闻名的世界大师。那么他又为什么是痛苦的呢?悲惨的童年、身体的残疾、孤独的生活,这些无一不彰显着痛苦二字。而这些在我读这本书之前,都是一无所知的,我只知道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创作了很多非常有名的曲子,哪能知道它有那么多的痛苦呢?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那悲惨的童年。童年,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无一不是伴随着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是很多人都非常想念的时光。而贝多芬的童年呢?从小就缺少着温暖,不顾及他感受的父亲,使用暴力逼迫贝多芬学习音乐并且,童年的他就不得不为物质生活而操心,想办法去挣钱吃饭。什么欢声笑语,什么无忧无虑?贝多芬都没有体会过。想想我那时的童年,绝对不会去操心物质生活,父母总是会说,这些事情是大人要操心的,和小孩子没有关系。童年的我们哪能有那么多的忧虑啊!
当贝多芬的肉体残疾时,他的心里十分的煎熬,他在黑暗中痛苦的呐喊,他孤独没有爱情的陪伴。在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的情况下,他坚持了,他坚持着生活下来,坚持着进行音乐的创作。难以想象,这需要多大的毅力!我同情他一生的遭遇,同样,且发自内心的敬佩他!
被囚禁的艺术
米开朗琪罗,他在艺术方面很高的造诣,是个雕塑大师。但他同样痛苦,他的性格方面是他最大的一个弱点——胆小谨慎而脆弱,这让他很多方面都不能自己选择。艺术方面同样是这样,仔细想来,他的一生都在进行创作,工作能使他不那么痛苦,而这些他却又不能选择。他的艺术,他要做什么?都是那些买主们对他进行选择,让她做着怎样的艺术,就做怎样的艺术,似乎他的艺术被囚禁了一般。
我不能想象,一个人的一生都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法去追求自己的目标,那该是怎样的痛苦!其实他的很多痛苦,都源于它本身,外界的压力很小,而这种痛苦却又是最折磨人的,最令人绝望的!就像文中所写的“真是哈姆雷特式的悲剧!”。
我庆幸,我庆幸我自己能够选择自己的兴趣,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么的美好!同时我也歌颂,歌颂这个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美好作品的雕塑家!
无法改变的痛苦
列夫托尔斯泰,他同样是痛苦的。他作为贵族,却很同情那些农民们,想让他们生活的更好,这是十分可贵的。
他心似明镜,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他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这些苦难,和他们的生活。而他的做法,不仅徒劳无功,而且身边很少有人支持他,连他挚爱的妻子也不理解他的做法,这无疑是痛苦的,好像是他生活在了自己的理想世界中。
最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他就这样的,离开了人世,悄无声息的,孤独的一个人走向了天堂。
孤独行者的坚持
这三个人,他们都有共同点:孤独、痛苦、坚持。痛苦这一点,在上文已经表现出来了。
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其实很相像,他们都终身未婚,没有享受过爱情。贝多芬在残疾的时候,依旧坚持着他的音乐创作,坚持着生活;米开朗琪罗,他一直在坚持艺术工作;而托尔斯泰,他竭尽全力的去改变那些苦难,却没有人去支持他,它是孤独的,而他也没有放弃去改变苦难,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做法,直到死去。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鼓舞很大。以三位名人的不同经历为例子,教会了我: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