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一书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外包大脑”“联机学习”。
什么是“外包大脑”?
最近看了一个关于围棋的故事:
从前,有一对兄弟是围棋高手,专门跟围棋爱好者“赌棋”,骗了不少人。后来,有一个口气狂妄的小女孩前来挑战,而且要求同时和两个人下棋。兄弟二人见对方带了不少银子,就满口答应。
于是,大哥和二哥分别在两间棋室里摆开棋局。小女孩就在两间棋室里来回跑,跟他们下棋。
结果,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孩,轻松打败二哥、然后以微弱的差距,输给了大哥。
最后,兄弟二人的名声一败涂地,再也不敢拿围棋来骗钱了。
你知道小女孩是怎么跟高手下棋的吗?
其实,她的围棋根本没那么厉害。她只是在模仿他们下棋。大哥每走一步棋,她就跑到隔壁二哥那里,走一步一模一样的棋;然后等二哥再走一步,她又跑到大哥那里去走一步棋。
所以,看似小女孩对战两个围棋高手,实际上却是大哥和二哥之间的对局。
以大哥的棋力、去攻二哥的棋力,这就是“外包大脑”。
运用到我们生活中,就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找到可以帮助你的人。
也可以理解为:你要做20%最有价值的事情,那么对你而言,不重要的80%就可以委托别人做。
顶尖的设计师,不都是画画草图、然后让下属去做PS吗?
什么是“联机学习”?
古典老师的做法是:找到各个领域的牛人,一起为他的创作出谋划策。
为了写《跃迁》,古典老师特地组建了一个群,定期和群里的小伙伴们碰撞。
他在书中总结了几个要诀:
多元——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你不擅长写作,但你也许擅长沟通;
高频——定期讨论,形成习惯;
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构——不要只停留在讨论上,要实践,下次要复盘;
汇聚——搜集资料的能力。
以打卡群为例:这个群里,有人擅长组织、也有人擅长沟通;有人擅长分享、也有人擅长整理......
就像你看到的这篇文章,看似我一个人在打卡写干货;其实,你能看到它,是因为有人在背后组织和监督我们打卡、输出。这跟打卡群每个运营者的努力都分不开的。
平时我们工作和学习中,也可以运用“外包大脑”和“联机学习”。
比如,你不擅长PPT,但领导突然要求你明天拿出一个PPT出来。怎么办?找大神帮忙做?这就不是“外包大脑”而是伸手党了。
你可以这样做:先确定自己最不擅长的领域是什么?文案、结构化思考、还是构图审美?这些都是做一个PPT必备的要素。
假如你不擅长写文案,可以把PPT的文字部分,委托身边擅长文案的朋友帮你参考、修改;假如你不擅长结构化思考,内容做的一团乱,可以请擅长的同事帮你把把关……
做你最擅长的部分、让其他人来弥补你的不足,是在“外包大脑“。
如果你不满足自己的水平、想快速学好PPT?那就找到这方面的牛人,在他的帮助下,针对性地提升你的文案水平、或者结构化思考、或者设计功底。
这就是“联机学习”。
你说你PPT都不会做、而且也不想学?嗯,那就找大神给你推荐模板吧!
不是说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