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冷叫做奶奶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做奶奶觉得你饿”。自从孩子来到我们身边,家里时常上映这样的桥段。老人没有经过学习,凭经验感受去照料孩子,情有可原。而我,有没有做到真正尊重孩子的感受不投射焦虑呢?
孩子刚出生,我就接触了先进的育儿理念。“三分寒七分饱”。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知道,小孩生病基本是捂出来的。当别人家的孩子包得像“裹蒸粽”时,我们家就衣衫单薄。不能凭借小手的温度判断冷暖。手离心脏远,血液循环不比大人。摸摸后颈只要是温热的,就不需要添衣。在我产假期间的坚持下,慢慢婆婆单独带的时候,也比别人家穿得少。因此,我孩子在2岁前体质很过硬,不怎么生病。而吃饭,基本是婆婆在照料。摸摸肚子,还没饱。在我们家,也是常有的事。婆婆一片苦心,没能把孙子养得白白胖胖,好生挫败。我虽然口口声声说,“不想吃就不喂了”,而实际上也并没有那么淡定。当儿子的体重告急,婆婆老公集体投注焦虑时,我也毫无征兆地承接了这部分。(这可能跟我的人际智能高有关系,我把别人的感受放在首位,会为了关系放弃自己的立场。自然也难以抗衡来自于关系的压力)
在外界压力面前,如何听从心声,既不伤害关系,又做自己。是我的功课。
成为流水,灵活又不失坚韧,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