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中,描绘了这样一幅未来图景:从幼时开始的精神控制让各个阶层的人专心从事本阶层的工作,由于充沛的物质供给,各个阶层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对享乐的追求大于一切,性和毒品日常化,人们在娱乐中抛弃了严肃思考,抛弃了向上的动力。保持现状,规避痛苦,长久快乐成了社会的主旋律。
而现在,站在2017年回溯过去,我们惊讶的发现,书中的种种,正在成为现实,川普当选,英国脱欧,苏格兰独立公投,地震新闻被娱乐新闻淹没,数以万计的人沉迷于王者农药,我们的社会不可避免的向着全名娱乐的方向滑去,
严肃思考成为一个反熵过程,与整个时代的大背景显得格格不入,我们将越来越多时间诉诸于碎片化阅读,诉诸于音像制品,保持固定的思考和学习频率,经常记录输出似乎是固执的反熵行为。
但正如小波兄所说,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些人不顾水往低处流,太阳从东边升起,蛇冬天要冬眠,总是固执的不肯做增熵行为,他们与这个流于表面的世界格格不入,但世界上总是需要这样的一些人,人类的每次进步往往由人群中少数自行判断的固执人事做出,茫茫大众并不能肩负起推动人类进步的重任。
而我们处在2017年,或可像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工智能取带人类工作的种种推断甚嚣尘上,不断有媒体推波助澜公布未来五年可能会被取带的工种,而大部分人对此却不以为然,可能怀着一种天塌下来也有高个顶着的恶意,也知道即使科技有了取带消解大部分工作的实际能力,这种能力也会被统治者限制在可适用的范围内,总会给广大的普罗大众,或称无产者以苟延残喘的机会,以防止引起较大的社会动乱;
而同时,关于外星的探索从没有停下脚步,霍金预测人类将在2020年再次登上月球,2015年登陆火星,我们对太阳系的探索日益深入,而科学推断,茫茫宇宙中一定有其他的智慧生命,所知的仅是有生之年不知会否可见到外星来客,抑或被外星来客一个喷嚏消减。
当知宇宙之无限,更觉人生之渺小微茫,仰望星空只是还需要浑然忘我,投入现实中去似乎是更难做到的事情,而吾生有崖,知识无涯,以有涯取无涯,殆己,当你越深入学习某项技能,越觉得自己恍如境地之蛙,而很多科学家穷其一生,在已有的认知圈外占领一个新的据点,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于圈的存在都感觉不到。
泛娱乐加上算法筛选,使得一个人假如自己不去主动探寻,终其一生,其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可被规划和限制,对在某个小圈子里熟悉的事物习以为常,殊不知放之四海可能只是小范围内的怪癖,而要想冲破算法的陷阱,冲破既有认知圈,不断扩宽新思路,则只有这个人内心十分坚定,保持好奇,保持探寻,保持学习才可得。
所以对于任何新兴事物,第一反应不应是避开,而要敢于尝试,即使失败也没什么,怕的是出现什么,便当之以洪水猛兽,只想也只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中生活,这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