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只剩这框架的思维/任着所有的活色生香/统统离弃……”
数年前通宵加班的这份感悟,最终化作“没有生活的生存/让人心痛”的喟叹。
策划做久了,逻辑是够了,沉迷期间的结果是:再纷繁的世界,都会被我解读成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线条,与人交流,思考方式简单到只剩结果导向以及“5W1H”(what/when/where/who/why/how)的路径。
但不能否认,逻辑是让人受益无穷的。
一、面对任意一个原点,瞬间找到描述角度。
比如让你讲述一个人,怎么办?
有时间轴——可以从人类进化扯到他的横空出世,也可以只讲他从生到死的经历;
有空间轴——可以讲他与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只讲他的家庭工作朋友圈;
有物理构成——可以讲他的脑袋身体四肢和脸部五官,也可以讲解他的心肝脾胃肾大肠小肠和经脉;
有精神构成——可以泛泛而谈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只说他的爱恨情仇以及对人处事风格……
不把不同层面的东西放到一个并列层级来讲述,则是逻辑达人的基本素养。
二、面对任何一个问题,快速理清思路。
比如让你围绕一个新兴业务建构一个管理体系,如何思考?
顺着时间轴来思考——这个业务从前期、对外销售到售后服务,到底有哪些环节?可以围绕每个环节建构相应部门。
沿着空间轴来发散——这个业务涉及哪些区域?可以按区域划分事业部,事业部内再按时间轴设置相关职能。
三、面对任何一个课题,懂得举一反三。
无非是结合目的,按照场景语境和个人身份,说该说的,做该做的。
比如发言,一个职员可以只讲自己的小心思;一位部门领导可能还要兼顾部门同事的情绪、考虑和其它部门以及公司高层的关系;公司领导则可能在此之外,还能从公司发展、产业前景、企业公民的角度表达自己的雄心抱负。
四、面对任何一种状况,能够保持清醒。
记得某次去外地提案,和客户约下午3点,路上堵车,但无疑还是来得及的。有个同仁一路都在担心:这次来的是他们集团老大,业界知名厉害人物,待会比他晚到怎么办?
“比他晚到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按约定时间没有迟到!”
有个朋友深陷情感困扰,各种忐忑担心,逻辑达人劝解的方式简单粗暴:
“最想要的结果是什么?你能为此承受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如果你能承受,又有什么必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忧虑?”
“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你连这个中间值都不能承受,又何必浪费时间去尝试?”
“所以,有什么可忧虑和纠结的?”
然而,逻辑不是万能的。
记得多年前做PPT,配图太“实”严重影响观感,那个时候一位前辈跟我说,很多时候,人们更乐意被美好的东西感化,不能为了逻辑丢了美感。
后来做一个项目,领导一直强调“这不必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提案,我们要的是不时让听者眼前一亮”,那个时候,深陷逻辑的人内心是崩溃的。
彷徨无解多年,直到某次听一个人提案,逻辑缜密,数据充实,讲的也是激情澎湃,但丝毫没有打动现场的人,瞬间让我醍醐灌顶:讲稿看起来自成体系,但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些内容没有诱惑力,这个时候,逻辑不如让位给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幅美好的图景……
归纳当然是必要的,但人生的本质在于“展开”,不同类型的个体交叉、平行、融合,组成更加纷繁的世界,而基于这无限多鲜活内容上的跳跃思维和想象力,才是世界向前发展更耀眼的火花。
值得庆幸的是,有了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展开,在展开中充实内容——要知道一团乱麻的脑子里,是没有知识的落脚点的,挤进来的知识也可能快速流失。只有对一个事物有了宏观认知,我们才能有意识地填充缺乏的知识,或者将随眼一见的信息快速归纳到这个体系之中。
逻辑达人不是要在断句中感叹“有框架没生活”,他需要完成的是一场底气十足的对话:
“你依然深陷背后的逻辑而看不到生活的色彩吗?”
“也许吧,过去只用脑子思考,但现在我已敞开心扉,我正摆脱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