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上一节应当改为“铁腕能臣”
第一部 觞情咸丰
第三节 五宇官号案
咸丰八年三月,随着爱新觉罗·肃顺被提上户部尚书的位置,大清帝国进入咸丰朝以来的第一个大案就让肃顺挖了出来:五宇官号案。
原来,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以及日益凸出的经济危机,早在咸丰三年,奕詝与群臣商议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就是俩字,而且是很无赖的俩字:转嫁。奕詝责成户部衙门开铸所谓的“当十大钱”,也就是说一文钱铸上“十文”的字样按照十文钱推行使用。后来甚至逐渐推出了“当百大钱”之类的数额更大的钱。
清帝国的老百姓不傻,为了防御清政府转嫁危机,采取的办法也很简单:不用。于是这一政策无法进行有效推行。当时的户部尚书叶赫那拉·瑞麟上奏奕詝请求利用商人的良好信誉,由官府出面承办招商推行“宝钞”,通俗点说叫“银票”。于是奕詝也就批准了这个想法,开始进行官银号的筹办和“宝钞”的印刷。
所谓宝钞,就是在纸面上印上官银的数额,并加盖官印以及官号印章,紫色的图案带有一定的防伪措施。瑞麟利用户部衙门奉旨招商的权力开设官钱总局成立了“宇升”、“宇谦”、“宇泰”、“宇恒”以及“宇丰”五家官银号。
这五家官银号是继最开始的“四乾官银号”(“乾豫”、“乾恒”、“乾益”和“乾丰”)四家后设立的。于是变成了瑞麟和五宇官号互相利用,五宇官号看中了户部衙门奉旨招商的权力大肆干些投机倒把买卖、算计储户什么的。而瑞麟呢?他看中的是商人良好的信誉,然后一边推行政策一边大肆贪污捞钱。
肃顺接替瑞麟做了户部尚书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案子必须得查。如果要想去进行官场清理,这是个不错的切入口。于是肃顺在调阅旧档并连夜突击审讯户部衙门参与分赃的衙差之后,上了一道奏折。
“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宗室爱新觉罗·肃顺仅奏:
伏查原任户部尚书叶赫那拉·瑞麟及手下衙差,利用奉旨招商推行宝钞之便利,勾结官银号宇升、宇谦、宇丰、宇泰、宇恒五家,投机倒把算计储户!其罪不小,今查属实。臣叩请皇上准臣严查,臣定以实论罪。
臣爱新觉罗·肃顺再拜仅奏
咸丰八年三月”
当看到这份奏折的时候,奕詝当场就感到了一股无边的愤怒!因为当年之所以要转嫁经济危机甚至招商承办五宇官号,就是因为大清帝国的经济实在是无法继续支持了。巨额的对英战争赔款、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军款、给八旗、绿营的军饷和皇室子弟的救济款等等开销都从户部银库里支出。何况再加上一部分人中饱私囊,根本就承受不了这么巨大的财政黑洞。
然而瑞麟居然利用职务之便勾结商贾投机倒把,奕詝深恨之。于是下诏让现任户部尚书肃顺,严查!
不久,皇帝的圣旨就从紫禁城被太监拿到了户部衙门的公堂上当众宣读。看着由满、蒙、汉三种语言共同写成的长长的圣旨,肃顺笑了。送走了传旨太监,就让人把刑部尚书陈孚恩、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以及怡亲王爱新觉罗·载垣请来详谈。
当夜,一顶官轿和一乘步辇便在郑亲王府门前落轿。门房把怡亲王载垣和陈孚恩二人引进上房叙话。
三人叙礼毕分宾主坐下,然后仆役便奉上茶来。陈孚恩整了整官袍,拿起茶盏开始刮茶盖,他一边吹气一边说:“不敢动问,但不知肃大人把怡王爷和下官请来有何见教?”肃顺则示意陈孚恩和载垣喝茶,他什么也没说。
过了好一会,着装整齐一身蟒袍脚穿官靴的端华也就到了。端华见着肃顺就问:“二弟为何唤我前来?”说把便与怡亲王载垣和刑部尚书陈孚恩行礼,“怡王爷、陈大人,本王有礼了。”陈孚恩二人起身还礼,“郑王爷有礼。”
肃顺见三人见了礼,便示意他们坐下然后屏退左右。还让至少三队郑亲王府的卫队把守他的寝室,凡偷听或者企图闯入者,一律杀无赦。
这时他才拿出那份白天在自己的治所接到的圣旨,他对这三人说:“皇兄、陈大人、怡王爷,你们看看皇帝今天发来的上谕。看完就知道了。”三人便恭恭敬敬接过圣旨看了起来,读完之后三个人中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陈孚恩:“皇上想要严查五宇官号,这个案子下官也知道。可是,它牵涉到的面太广。而且毫不夸张地说,下官从顺天府衙门调来卷宗之后细看之下感觉后面会出大事!肃大人不会是闻到了什么味道吧?”话音刚落,便把圣旨交还给了肃顺。
肃顺把圣旨收好供起来,然后回过头说:“不错,我确实也是感觉到了不一样的地方。你们想一想,五宇官号归谁管理?”端华喝了口茶,“官钱总局啊。”
听到这里,载垣豁然开朗,他也坐不住了,“肃六(郑慎亲王爱新觉罗·乌尔恭阿有不少儿子,肃顺排行老六。所以皇室成员中的长辈大多叫他“肃老六”,而一般的皇亲贵族则称之为“肃六”),你不会是想要把瑞麟那小子牵扯进去吧?”肃顺站了起来,他走到门口看了看,回头道:“对,怡王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叶赫那拉·瑞麟是宗室贵族,咱大清国实行的是‘满汉双尚书制度’,他就是个满尚书。而咱们满族呢,是统治民族。咱们的地位比汉臣高,所以说户部的两个尚书他要负主要责任。我今天之所以请几位来见,就是为了商量一下如何把它做成铁案!要知道,这件案子做实了的话不仅仅瑞麟跑不了,就是户部衙门也会干净很多!”
陈孚恩说:“肃大人说吧,让下官怎么做?”怡亲王爱新觉罗·载垣这时候又读了一遍圣旨,察觉到了奕詝对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的不信任。于是他说:“皇帝和恭王是从小到大一起过来的,感情非同一般。可以说他们两个是宣宗成皇帝在世之时最为赏识的两位皇子,不然不可能遗诏封奕訢做亲王。但是本王怎么觉得皇帝似乎在猜忌恭王?”
肃顺闻言立刻想到了因为康慈皇贵太妃是否应当尊为皇太后的问题,奕詝和他的六弟奕訢关系越来越疏远。于是他更加肯定怡亲王载垣说得没错,“皇上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而孝全成皇后早在道光二十年就驾崩了。所以,宣宗成皇帝就把今上交与当时的静贵妃,也就是前些年已故的孝静成皇后抚养。这件事情不是秘密,天下人都知道。可是恭王是孝静成皇后的亲子,而……”
“而皇上却是养子,对吧?”陈孚恩接过话说道,“恭王爷屡次向皇上提及尊奉当时还是皇贵太妃的孝静成皇后为皇太后,这一点下官还是略知一二的。不过据说皇上碍于‘一个皇帝的皇后不得超过三位’的所谓‘不成文的祖制’而对此事不置可否,于是激化了兄弟间的矛盾。”
端华看着陈孚恩,赞赏他对时局和宫闱局势把握得很细,然后也说道:“可是恭王是站在母子亲情上看待问题而皇帝则是考虑祖制礼法。所以谁也不相让,这一点早在咸丰元年皇帝刚登基不久就显示出来了。而且,恭王雄才大略。他的见识和能力比皇帝要好,皇帝怎么能不猜忌恭王呢?”
肃顺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五宇官号的案子,表面上是把官钱总局和我的前任瑞麟给牵扯进去了。但是,这后面恐怕真的有老六的协助(肃顺一向开口就管除了皇帝之外的清宣宗的其他儿子叫排行。比如说管醇郡王爱新觉罗·奕譞叫“老七”)!因此我们得把案子深挖详查,估计真的能查到什么。”
从此以后,他们四人就开始联手调查五宇官号案。五家官银号的跑堂、伙计、财务、掌柜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全部被郑亲王府的卫队以及刑部衙门和户部衙门的衙差逮捕入狱。而且,肃顺也把不少在官场上吃五宇官号和官钱总局的贪官污吏该杀的也就杀了。可是问题在于这件案子越查越深,而且头绪越来越复杂。
刑部大牢关满了相关案犯,陈孚恩连夜升堂问案。可以说刑部上下各级官僚也是忙得不可开交。结果经过不少次的审讯,刑部从尚书陈孚恩到下面的主事都知道想把这个案子搞清楚就必须要干涉外官办案。因为大多数老百姓告状都是找当地县衙的。
于是肃顺派人拿着圣旨到顺天府衙门、密云县衙门、通州知府衙门以及直隶总督衙门索要关于五宇官号案的所有案卷、案犯并原被告人及物证人证(包括证词和初步审理的供词等)。
这些文档拿来之后,肃顺带着户部衙门的人连夜阅看,并且升堂审讯相关人员。为了案子同时进行,户部的郎中奉肃顺训令把这些文档誊写了三个副本分别送往郑亲王府、怡亲王府和刑部衙门。
三个月后,肃顺等初步阅看并审结此案。他们把相关人定了从斩首到凌迟处死不等的刑罚,只有极少数获得了充军发配的判决。其中情节较重的基本也就满门抄斩了,但瑞麟例外。他此时外放巡抚,在得知自己被肃顺追查之后,干脆就自请免官。
奕詝对报上来的裁决言听计从,下旨一律照准并要求继续深查。结果就查到了恭亲王府头上,鉴于奕訢是皇帝的九个亲兄弟之一所以网开一面。肃顺把恭亲王府的首领太监给押到监狱顶罪,结果搞得奕訢灰头土脸,因此恨透了肃顺。
惇亲王奕誴也在关注这件案子,他属于“贤王”。在当时的官场和皇族中间,名声极好。当发现雄才大略的六弟被牵扯进去,他对自己的属官说:“恭王将来必杀肃顺!无论如何肃顺是为自己的跋扈得要付出惨重代价的。但是,你们不得不说他真的是一位乱世能臣!”
这件案子一直都在查,可是由于牵连的面太广所以一直没真正结案。这件案子是除了乾隆朝的甘肃巡抚王亶望冒赈案和道光朝的银库被盗案之后又一件大疑案。肃顺一心要做成铁案,所以从来没有放弃追查。可是就在此时,宫里人奉奕詝口谕飞马来报:康慈皇贵太妃薨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