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什么,获得什么。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胡适说过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创立了个体心理学的阿德勒,在其著作<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著作中提到,生命的意义是爱和付出。生命由个体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的,付出越多,价值越大。人生的困扰永远不外乎三件事:社会,性别,职业。
因为人类进化过程中,面临的地球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不均衡的状况,人类进化史,是一个长期的群体战胜自然的过程,人类社会在此过程中形成。
个体人对于社会的认知会决定其付出的多寡,而该认知又受限于其婴儿时期的遭遇形成的基本面。有一类人群会采取自我保护的态度,认为与他人的互动是会带来伤害,因而会惧怕付出,而同样的,付出越少,获得的反馈也越少;而另一类人群受益于婴儿时期获得的支持和鼓励,乐意付出,付出越多,获得的价值感评价也越多。从而自我价值感更好。
关于性别,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分工不同,从而生命意义也会不同。台湾最近有部电视剧《荼靡》,讲述的是小职员郑如薇面临着职业化和家庭化的不同选择,不同付出而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
每个女人,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女人都会面临家庭和职业的双重压力,如何在其中寻得平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生活远不如鸡汤中描述的那么富有诗和远方的浪漫,更多的人要面临着的是柴米油盐的龌龊。而当个体生命的角色被界定为母亲时,更为意义深远。因为面临的不是自己的苟且,更是另一个生命的未来。如何付出才能平衡收益,是每个职场妈妈的两难选择。
因为职业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所在,也是个人生命价值感的主要评价维度。虽然在现在互联网时代,丰富了职业的类型和种类,但职业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度指标并未发生改变。人毕竟还是群体动物,价值在于对他人的付出。个体生命的意义是,必须有所付出,才可以有获得。
而付出的内容和对象,也会获得不同的产出和结局,一如前文提到的《荼蘼》,付出在职业中,与付出在家庭中的所得,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