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刘子超
在旅行中寻找千万种生活
胆子大一点,去相信陌生人的善意。陌生人的善意,往往最令人感动。而且是最重要的,真的能帮助你度过那些困难。
金句摘录:
旅行可以分为四种,每一种对应着不一样的收获。
第一种是简单的旅行。大部分人会去各个国家逛一逛,看一看,买点东西,吃点当地的小吃、食物,这就是简单的旅行。
第二种是文化旅行。你去那儿是为了看文化,为了学东西。
第三种是负岌远行。背上书到那个地方去学习,包括去留学,或者去一个地方当访问学者。
第四种是半定居考察
结合起来,人生的旅行道路会更加丰富。
旅行前我们应该做的准备
第一,在旅行之前一定要阅读相关书籍,当地的历史、风俗文化、原来去过的人写的游记等,阅读的时候还要做笔记。
第二,要对地图路线进行比较深刻的研究。
第三,选择导游的时候要特别小心。
第四,要准备好相关的能力和知识,如果你是独自旅行,英语能力是一个必备能力。
对谈环节
1.用中国视角书写世界
刘子超一边旅行,一边严肃地用中文去呈现这些地方的经验,中文的书帮助中国人民揭开世界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对一些地方不再恐惧,加快我们了解世界的步伐。
2.当中国文化走进世界
中国人到世界上去注意这几点,才让让世界人民更容易接纳我们
第一,要对当地文化有所了解,而不仅仅是看中商机
第二,在挣钱、经商的同时,要回馈当地一些东西
第三,尊重当地人、尊重当地的文化
刘子超旅行也是有计划的。当你到一个地方旅行之前,都会设想很多危险的场景,但真的到了以后,你设想的场景大都不太会出现。
️刘子超在旅行
首先,本身会在日常生活中对那些地方保持持续的关注,去之前也会提前了解
其次,到了当地之后,看到很多东西就会随手查
最后,当你坐下来开始写作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没那么大把握的事情,那时候会再进行补充
感悟反思:
今天起来一口气把刘子超篇全部看完了,看到结尾的照片,感觉他像哪个明星,就是“白面书生”那种,如果好好打扮一下可以是男团小哥哥了,这样的形象很难想象一个人背着包在外面“出生入死”,当然我们觉得他去环球探险,很危险很辛苦,但是这是人家乐在其中的事,因为热爱,而且顺便把书写了,回来有收入,下一次旅行经费又有了,哈哈,这就是做热爱的事,顺便赚点钱生活。
回想我自己的旅行经历,大概我20出头上大学的时候,我的标签就是“爱旅行”,然后梦想是背着一个双肩包,挂着一个单反相机,坐着绿皮火车,去环游世界。大学的时候在天津,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离开老家去了那么远的地方,也感谢我当时的男朋友让我有了这样的契机,因为他我才有了勇气第一次离开家乡,虽然他最后他自己倒是留在老家了,我们也分手了,但是还是感激他。在天津上大学那几年,我去了北京、青岛、秦皇岛……,毕业后去了厦门、重庆、桂林……再后来做了买手,我就日本、韩国,每个月一两趟的飞,甚至想和搭档在韩国租房我们都在看房子了。
后来自己跑来杭州定居了,认识老公结婚生子,旅行就少了。这几年也只去过三亚、澳门,还是为了工作去的。印象中最后一次“纯旅行”是26岁那年和朋友去重庆了。因为疫情,买手当成副业以后,就没有再出去过了,这几年家里又经历了很多事,除了工作出差短暂的在一个城市待一天,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了。回想那些年奔走在日本、韩国的经历,确实如书上所写,当地老百姓都非常淳朴。记忆最深就是日本人,规规矩矩,坐电梯自觉的靠边。问路,非常热心,带着你走很长很长的路,就差带你去目的地了。还有当年我在韩国东大门被司机放在荒山野岭,自己走了很久找到的便利店工作人员,给我指路叫出租车。这些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那几年也是我工作中的高光时刻。
虽然毕业以后差不多把英语还给老师了,但是简单的还是会几句,还有那些年看韩剧中,里面的日常韩语也学了几句,去韩国坐地铁的时候,基本的交流都没问题,当时一起去的妹妹特别佩服我,还发了朋友圈夸夸我。那时候也经常一个人去日本、韩国。而这几年,出去的勇气都没有。现在儿子慢慢的长大了,今年暑假也跟着爷爷奶奶去了东北老家齐齐哈尔,人生中第一次坐卧铺火车,坐飞机,和老公商量以后要专门留出来一部分旅行经费,一年一定要出去旅行一次,说不定拍个视频,写个小作文,直播一下,还能自媒体上火一把,顺便把钱赚了,哈哈哈。看完今天俞敏洪和刘子超的对谈,我对旅行的感触更加深刻了,有计划,做好攻略,要带着觉察和反思有学习的去旅行,去看世界,而不是去旅游,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