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心理学与生活》的全部习题,我们总结出十大认知(3)

Scalers点评:

在《心理学与生活》读完的那一天,我请参加读书的同学,写了一个感悟《一个月,我竟然读完了那么厚的<心理学与生活>》。从反馈上看,大家意气风发,充满成就感。但是我知道这些成就感很大一部分,只是把这件事情完成了而已。但是具体效果怎样,还是有待检验。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周,我专门安排了5天的强化复习:每书上每章节中的复习题(包括“停下来思考一下”与“书最后的章节测试”),全部做一遍,并且提出了具体的答题要求,就是回答的时候不能看书。这本书的习题,光是简答题加起来就有 300 余道,用 5 天的时间完成,每天就要完成 60 余题。完成之后,我请大家写出十大认知总结,第一天我就收到了 40 万字的提交作业。大家像在报复我的压力测试,让我花了不少时间,把这些作业读完。

这一周对很多同学来说,就像是炼狱一样。有的人甚至说,活到这么大,都没有遇到这么大强度的学习。也有同学说,以为以前的读书进度已经足够强大了,没想到还有更狠的招数。也有同学说,要是当年高三这样学,早就上了重点。其实在刻意学习的道路上,怎么会没有花样繁多的练习方式呢?

今天选取几位同学的感悟与十大认知,与大家分享,请检阅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我们正在进行“心理学”专题阅读,目前是《社会心理学》。如果你有兴趣,抓紧时间上车,不要等下一期,没有下一期。参见《学“硬核知识”,啃“超大部头”——2019年“心理学”专题读书活动启动》。

对了文章中间有彩蛋,相信你会喜欢的。

@[s205]缓缓而行

认知1:复盘不是让你记录一天中从起床到睡觉的所有情况,这样你只会拥有一大堆事实,而并不能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出处:《这才是心理学》P12

论述1:科学有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特征。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是其中之一。纯粹、单一的实证主义还不够,科学观察还是系统性的,因为它是结构化的,所观察到的结果能揭示自然世界的一些潜在的本质。同理,我认为复盘和科学有类似之处。复盘的目的是搭建一套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系统。我们需要根据表浅的现象推理出潜在的因果关系,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只是记录生活中的事件,而不对事件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不能对往后的日子有任何启发。

认知2:心理学知识是暂时性的、可以被修正的。对于科学问题,答案可能会被新的证据推翻,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知识是不存在的,只是说知识是暂时性的。出处:《这才是心理学》P39

论述2:过度追求绝对正确是不利于科学的探索与发展的,对于个体的成长而言也同样如此。科学通过排除不正确的假设而非集中精力研究完美的理论而进步,在科学过程中犯错是正常的,对于科学进步来说,最大的危险在于我们人类极力避免将自己的固有信念暴露在可能被证明时错误的环境中的倾向。我们也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错误观念:在成长的道路上是否沦为方法论的奴隶?比如要学好英语,在各大搜索引擎寻找如何学好英语怎样说一口流利的口语英式发音还是美式发音更好怎样背单词似乎找对了方法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而且可以一劳永逸,把这种方法子子孙孙地传承下去,看,你爷爷的爷爷都在用这种方法学英语哦!我们要抱着怀疑和实证主义的态度去学习,在实践中检验方法。错误并不可怕,承认它,然后修正它。

认知3:避免成为巴纳姆效应的一员,警惕伪科学的糖衣炮弹。出处:《这才是心理学》P73

论述3:巴纳姆效应指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巴纳姆效应是手相学和占星学的基础,这两种伪科学也不乏有众多拥簇者。当我们把这种伪科学信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时,代价是难以估量的。伪科学的盛行对社会的危害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独善其身难免沦为可笑的想法。即使你并不认同这些伪科学的观念,你也可能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比如某个地区的水源污染势必会辐射到更广泛的区域。雾霾在一个地区出现,其它地区也将接踵而至。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认知4: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理性看待商家媒体宣传的前所未有全新的概念。出处:《这才是心理学》P140

论述4:爱因斯坦综合征指科学发展的跃进模式,以为新的发现必定违反关联性原则。爱因斯坦综合征在公众中造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科学领域进步的产生时因为一个爱因斯坦式的伟人在关键时刻现身,然后搞定了一切。事实并非如此。科学领域的进步,是由一系列构不成重大影响的停顿及前进之间的反复组成的。科学进步尚且很少出现跃进模式,个人的成长更应该注重积累,而不是认为偶像剧里才会出现的桥段学渣到学霸的逆袭发生在眨眼之间。也不可迷恋市面上频现的你还在死记硬背吗?太OUT了,高考状元都在使用的记忆术你值得拥有。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持续行动,刻意学习来得更踏实一点儿。

认知5:世俗智慧包含着许多一厢情愿的想法:人们更愿意相信世界是他们所期望的样子,而非其真实的样子。出处:《这才是心理学》P227

论述5: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属于自己的个人心理学。但个人心理学中和科学心理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力图通过实证的方法来检验理论的有效性,而前者是无法证伪的,有时候还会自相矛盾,以事后诸葛亮的方式解释一切。科学的伟大之处在于,追求真理而不迎合大多数。媒体之于伪科学,大有为虎作伥的感觉,它们追逐流量,愉悦大众,亦不会对大众负责。为伪科学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无知者更无知。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责任为事情的真相而努力,而不是任由牟利者在我们脑子里注水。

认知6:学习是基于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出处:《心理学与生活》P158

论述6:学习过程包含3个关键。1.学习只有通过经验才能发生。经验包括两部分,输入和输出。只有把这两个部分都做到极致,学习效果才有可能最大化。2.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带来的结果一部分是外显的,另外一部分是内隐的。前者会在个体的行为表现中所体现,比如学会做一个蛋糕;后者会通过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表现出来,比如你想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学习对一个人的塑造可谓是由内而外、全方位、一体化。想要实现自己的期望,快来学习吧!3.相对一致的变化。学习会带来能力上的提升,能力一经掌握,经验部分的东西会被保存下来,不过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长期不用就会生疏,想重拾起来会比初学轻松。再次说明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认知7:阳性和阴性强化使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阳性和阴性惩罚使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出处:《心理学与生活》P173

论述7:强化和惩罚是调整行为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强化来增加我们想要出现的行为,比如我想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可以在完成每日阅读之后,奖励自己一个喜欢的甜点,追一集喜欢的剧等(阳性强化)。或者在完成每日阅读之后,少刷一次碗(阴性强化)。我们还可以通过惩罚来减少想要出现的行为,比如我想改掉晚睡熬夜的习惯,在每次不按时睡觉熬夜后,让自己去刷碗(阳性惩罚)。或者在每次熬夜后,当天不能追喜欢的剧(阴性惩罚)。通过这两种方式让自己的行为慢慢步入轨道,培养说到做到的好习惯。

认知8: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它转入记忆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加工涉及的分析、理解、比较和精细化处理越多越深,记忆效果就越好。出处:《心理学与生活》P210

论述8:当你编码信息时的情景和你试图提取它的情景很好地匹配时,你的回忆能力时最强的。比如英语考试时的题目类型有:听力,选择题,选词填空,段落翻译,短文写作。那么为了提高英语成绩,在备考的时候就应该针对每种题目类型作强化练习,而不是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背单词上。除了编码和提取的匹配可以提高记忆水平,深度加工信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碰到一个陌生单词,我们在查出它的意思之后,可以找出它的其他解释、同(反)义词等。

认知9:当人们面对实际上相同的证据时,他们会做出根本不同的决策,这就是框架效应。出处:《心理学与生活》P271

论述9:框架是关于选择的一个特定描述。你可能认为同样的信息将导致相同的决策,事实却并非如此。同样的框架对于不同的判断来说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比如推销员会倾向于把所有东西都作为收益形成框架。80%的车第一年不需要修理,这时,你需要从反面思考问题20%第一年需要修理。在生活中,要学会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多角度剖析问题,培养自己的思辨力。

认知10:许多被一般人认为与年龄有关的变化,其实是由于不使用而不是衰退所致。因此,给你的忠告是:Keep it。出处:《心理学与生活》P347

论述10:认知的成功老化可以定义为:个体在自己优先选择的领域实现功能最优化,并通过替代性行为补偿衰老造成的各种丧失。一方面,我们要接受衰老给身体的各项机能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保持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多用能提高智力功能。用用进废退的原则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记得一位小伙伴说吃苦是常态,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去生活,心理上是不是更轻松一些呢?毕竟成长是一生的课题。

@[S60]琳-环保-洛阳

认知1:可检验的理论从科学角度一定是可证伪的。(《这才是心理学》P39)。

论述1:一套理论如果是科学的,一定满足可证伪性原则;反之,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即不具备可证伪性,那一定不是科学的,即该理论是无用的。从这个角度看,广为人知的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并不被广大心理学家认可,部分原因就在于其提出的理论不能满足可证伪性标准。

认知2:一种测量方法或定义只有同时满足信度和效度才有意义。(《这才是心理学》P45)。

论述2: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测试,从学校时代的知识考试,到社会上各个网站吸引人的测试,本质上都是一种操作性定义。网络上的测试,在满足信度和效度的前提下,才能成为有意义的测试。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测试都不满足信度和效度,只是为了满足娱乐功能或是特定的目的。因此,别当真……

认知3:做决策应努力摆脱鲜活性案例的影响。(《这才是心理学》P67)。

论述3: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个人见证叙述和鲜活性案例:,充斥着各种以此为基础的伪科学。心理学研究已表明轻信见证叙述和个案研究的证据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鲜活性常常掩盖更加可靠的信息,同时又因为其容易获得,因此会影响和误导人们的判断。比如身边人的个例、淘宝好评等,生活无处不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搜集更全面的信息,相信事实数据,而非必须眼见为实。

认知4:重视安慰剂效应的影响。(《这才是心理学》P101)。

论述4:一项实验结果若想得到被认可,必须要对被假设为原因的变量进行操纵,通过实验控制和随机分配来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如果没有控制组,很难判断是真的有用还是心理上的安慰剂作用。心理暗示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比如说某种药治疗xx疾病有效,只有实验组的疗效远远高于安慰剂组的疗效,才能说明是有用的。

认知5:强化和惩罚可以正确的用于改变行为。(《心理学与生活》P173)。

论述5:生活中很多行为可以通过正强化、负强化、阳性惩罚、阴性惩罚来改变。比如考试成绩满意给予奖励是正强化;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一直训斥,直到下次考好了才停止这种训斥,这是负强化;考试没考好就被罚抄卷子,下次考好就可以免于抄书属于负强化;考试成绩不好,将会被取消假期游玩计划,因此努力备考,这是阴性惩罚。类似还有很多,用适当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纠正和改变行为。

认知6:目击证人的记忆不一定是事实真相。(《心理学与生活》P173)。

论述6:目击证人的回忆极有可能因事后信息而出现偏差或混淆,即使证人本身并没有撒谎,也并没有意识到被影响。事后的新信息会与最初的记忆产生交互作用,从而受到错误信息效应的影响。因此,对目击证人提问的方式方法就特别重要。换言之,如果作为被提问人,我们应尽量减少被带偏了,减少与共同事件经历人的讨论,以保持自己的信息独立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认知7:期望值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参照点。(《心理学与生活》P269)。

论述7:期望的高低、问题的措辞方式、呈现信息的方式,都会影响普通人做决策。若想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适当降低或提高期望值(即参照点),理性对待营销者提供的信息进行不同视角的分析,花费更多的时间收集信息。以上说起来都简单的一句话,真正做到需要刻意学习,刻意锻炼,时刻提高警惕,做聪明的消费者和决策者。

认知8:天才不仅仅靠IQ高来定义。(《心理学与生活》P285)。

论述8:即使个人IQ在130以上,但也不能仅因此被定义为天才。近年来对于天才的研究表明,天才的特征有三:高于平均水平的能力,高水平的创造力,对于特定问题或特定领域表现高水平的执着。可能会遇到某些人IQ测试分数很高,但没有受到良好教育、天赋没有充分发展,因此生活也可能平庸;但如果具备了以上三种特征,生活上一般都很成功。从这三种角度看,会发现身边各行各业的天才,而不仅仅是依靠IQ分数的评判。

认知9:活到老学到老可以科学的应对老去。(《心理学与生活》P320)。

论述9:对老年人智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终生保持较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接受过更多教育的老年人比受过很少教育的同龄人能更好的应对大脑机能的自然衰退。因此,活到老要学到老。许多被认为与年龄相关的变化,其实是长期不用导致的衰退。用进废退。为学会成功老化,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衰老导致的正常损失,采用补偿的选择性优化。人生选择也如此,选择最重要的目标,并努力做好,遇到阻碍时采取补偿措施。

认知10:性偏好是由遗传、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共同决定的。(《心理学与生活》P373)。

论述10:研究表明,同性恋的性取向是由遗传、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的。同性恋的大脑形状、体积与异性恋的异性相似。对同性恋的恐惧、不理解和否定的态度,比同性恋本身更有伤害性。因此生活中很多同性恋为避免麻烦,往往隐瞒真实性取向。但性取向不是他们的错,同性恋的某些方面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他们与我们只是在性取向方面不同而已,生活并没有不同。不应该带有色眼镜看待别人的私人生活。世界是个万花筒,社会上的很多名人也是同性恋,他们有勇气站出来,慢慢的改善着社会的舆论氛围。他们可能就是我们的好友、同事甚至家人。我们常讲尊重每个个体,就应尊重他与我们的差异性。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性,才让这个世界如此多姿多彩。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平等。

@【S639】晋距离-财务-成都

自从出了校门,二十多年了,从没动过这么多脑子,写过这么多字,上周的作业写了2万+的字。每天面对一个电脑屏都装不下的作业,一道道翻书找寻、思考答案,每次都做得好绝望,离最后一题总那么遥远,不晓得好久到头。随时书不离身,书在人在,每天都抓紧一切时间,早起的时间、上班的空闲、晚上在家的时间,我的生活重心就只有完成作业一件事了。一直以来自己都是很急燥的脾气,任何琐事都可以让我坐立难安,必须要赶紧完成了心里才踏实。但这次作业再多,时间再紧,自己居然都没有想过放弃,也没想过放水,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坐下来,一道道题稳稳去完成,这份踏实去学习的态度,应该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认知1:通常,人们看见的和听见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而不是事实的本来面目。

论述1:  当不同的人观察同样的事件时,他们并不总是看到同样的事物,这是由于观察者偏见,即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出自《心理学与生活》P24)在今年央美的校考场上,有一位考生(应届生)抄袭了另一位考生(复读生)的设计作品,结果是两个考生都被取消了考试资格。我和老公就这一信息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我认为央美对待被抄袭的考生不公平,被别人抄了作品还要被连累取消资格,而且已经是美术复读生了,连续两年的辛苦努力都付诸东流了,咋个让这个孩子接受嘛,太让人心痛了;而老公觉得事实可能并不如此,他认为央美同时取消两人的考试资格肯定有正当的理由,不排除两人有串通一气的可能。就这么一则信息,我们两人所理解的完全不同。

认知2:家长经常使用暴力对待孩子,会导致孩子以后也趋向于具有攻击性。

论述2:  以攻击行为的根源问题为例,可以想象一个人的攻击行为可能是由于他的某些生物学特性造成的,也可能从父母中的某一方中遗传了易于出现暴力行为的倾向。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想象人们生来就具有攻击的倾向,他们攻击行为的个体差异是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出自《心理学与生活》P54)我的爸爸脾气很爆燥,极易生气,小时候全家都看他一个人的脸色,虽然他很少动手打我和弟弟,但只要我们稍一犯错,他就会发怒,严厉批评,罚我们去跪板凳。甚至弟弟上高中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火爆,弟弟甚至为此离家出走。现在,我们都长大了,成家立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长大后的弟弟也极易发怒,对自己的儿子,也象小时候爸爸对我们一样,稍有不如意就对儿子大发雷霆,任何人都休想劝说。每每看到害怕又委屈的侄儿,我都感到极其心痛。我知道弟弟其实心底很善良,只是从小深受爸爸的暴脾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控制住情绪。

认知3:新的细胞生长和生活经验能够在出生之后重塑大脑。

论述3:在神经系统中,成千上成的神经元无时不刻地在进行着传导,以完成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的活动,所有这些神经传导的一个结果是:大脑自身也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只要我们掌握了大脑是怎样工作的,新的细胞生长和生活经验,使我们能够对大脑进行新的塑造。因为脑的可塑性依赖于生活经验,所以大脑受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活动的影响。因此,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的大脑皮层也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不相同,环境优越的人类,大脑皮层就越厚重,功能就更强大,生活经验更丰富,创造力更强。既然大脑在人成年后也能重塑,就说明了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晚,只要自己肯努力去钻研吸收新的知识,我们大脑的功能就能被增强,学的东西越多,大脑就越丰富,所有那些知识渊博的人,应该就是一直不间断在重塑他们大脑的。所以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是不无道理的。(出自《心理学与生活》P82 )

认知4:人们之所以在行驶中的汽车上看书会感到恶心,是因为看到的书是静止的,而感觉到车是移动的。

论述4:   当来自视觉系统和前庭系统的信息相互冲突时,就会发生晕动现象。所谓前庭觉就是你的身体,特别头部,是如何根据重力作用确定方位的。由于偶然事故或疾病而丧失前庭觉的人,一开始会感觉失去方向感、容易摔倒和头晕,但大多数人最终会通过更多地依赖视觉信息使之得到补偿。司机很少会发生晕动,这是因为他们既看到移动,也感觉到移动。(出自《心理学与生活》P109)因此,在行驶中的汽车上,为了避免晕车,最好不要专注看书或手机,把视线放到车窗外移动的物体上,这样来自觉系统和前庭系统的信息一致,就不会发生晕动现象了。

认知5:人们在驾驶时使用手机会分心,即使使用免提电话也一样。

论述5:  研究者评估了司机同时集中注意于电话和驾驶环境的能力,研究得出了有力结论:电话交谈会将司机的注意从驾驶环境中转移开来。此外,这项研究还证明了注意转移对行为的影响:最分心的司机也必须执行最紧急的刹车。人们总认为交谈和注意视觉环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执行这两个任务的是大脑的不同脑区。当只驾驶时,与空间加工有关的顶叶区域表现出大量的活动,当还需要执行语言任务时,这些顶叶区的活动减少37%。语言任务显然对大脑产生了充分的需求,而留给空间任务的资源就不足了。这些研究充分说明了,人们在驾驶时,免提电话都不应该使用。(出自《心理学与生活》P123)

认知6:时差的发生是因为内部生理节律与正常的时间环境不协调。

论述6:  所有生物都受到昼夜这种自然节律的影响。你的身体受到被称为生理节律的时间周期的调节:你的唤醒水平、新陈代谢、心率、体温和激素活动的涨落依照的是你内部的时钟节奏。任何引起你的生物钟和环境时钟失调的变化,都会影响你的感觉和行动。当人们跨时区飞行时,个体就会经历时差:你的身体说现在是凌晨两点,但当地时间却要求你的举动仿佛是在正午时分,你的内部生理节律和正常的时间环境不协调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会感到疲劳、不可抗拒的嗜睡。(出自《心理学与生活》P136)

认知7:冥想有益于人的大脑。

论述7:  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认识和幸福感。脑成像技术发现了冥想影响脑活动的方式,而研究证据表明,冥想对于大脑本身有积极的作用,与冥想相关的活动能够给予这些活动相关的脑区带来积极的改变。有冥想经历的人的听觉皮层、感觉运动皮层更厚。随着年龄的增长,皮层的厚度是在下降的,研究者认为冥想有助于减缓这种神经元的自然损失。因此,冥想的实践者建议:在有规律地进行练习时,一些冥想形式能够增强你的意识,并且让你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熟悉的事物,从而帮助你获得开悟。(出自《心理学与生活》P148)

认知8:人们在喝醉后会做出清醒时永远不会做出的事情。

论述8:  在酒精的作用下,一些人变得愚蠢、粗鲁、友好、多话;另一些人变得口出恶言、暴力;还有一些人变得沉闷沮丧。酒精似乎促进多巴胺释放,而多巴胺会带来欣快感觉。另外与其他的镇静剂一样,它似乎影响了GABA的话动。然而,由于人体只能缓慢地分解酒精,因此在短时间里摄取大量酒精会使中枢神经系统负荷过度。当血液中酒精浓度从0.05%增加到0.1%,个体的认知、知觉和运动过程会快速恶化。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0.15%,就会对思维、记和判断造成严重的消极后果,连带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以及运动协调能力的丧失。(出自《心理学与生活》P153) 

认知9:孩子身上出现的某些严重行为问题来自父母不知不觉的强化。

论述9:  所谓强化,即总是增加某一反应发生的概率。例如,一些人喝了含咖啡因的饮料后会有严重的头痛,这种头痛就是阳性惩罚(即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厌恶刺激),它减少两次出现此类行为的概率。然而,一旦出现头痛,人们通常会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片来消除头痛,因此,阿司匹林的止痛效应即是对服用阿司匹林的行为进行负强化(即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令人讨厌的刺激的解除而出现)的刺激。源于父母的某些强化物可能更容易导致孩子的行为问题,当父母对孩子小的错误行为(如哭闹、淘气或喊叫)做出不一致的反应时,会增加孩子做出不当行为的风险。对孩子同样的错误行为,父母大多数时候仅仅是威胁,而只在少数时候施以惩罚。孩子会学习到严厉的攻击和威压行为对达到目标是合适且必要的,这将会导致其反社会行为更加严重,形成恶循环。(出自《心理学与生活》P175)

认知10:消费要理智,不要沉迷于名人作宣传的商品中。

论述10:  生活当中很多人都偏爱说服——刻意努力来改变你的态度。为什么广告商付费请名人宣传他们的商品?就是希望通过花时间和金钱来影响你的态度:被名人效应所吸引,想要购买他们的商品。广告商不希望你过于仔细地推敲各种论点(即仔细思考说服性的沟通意见),相反,他们希望你被自己对那个正在兜售产品的演员的热情感受所说服。难道你真的相信广告中的名人真得是使用了那种洗发水后发质才如此丰厚飘逸吗?(出自《心理学与生活》P559)

小结:限于篇幅原因,还有很多写的好的同学我就没有刊登了。阅读这些总结,相当于把书上的要点又复习了一遍。最后分享一个小数据,在这不到50天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会统计每位同学的作业量。排行前十的小伙伴,人均完成了7万余字的作业提交量。这些小伙伴,有的是上班族,有的在创业,有的已经退休,但是学习的困难,并不会阻碍我们的付出。

(分数是用计算机+S老师设计的算法评出)

如果你也想和我们一起读心理学,链接给你了,自己看着办喽。学“硬核知识”,啃“超大部头”——2019年“心理学”专题读书活动启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189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7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85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03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05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2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9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6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8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5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2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5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72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