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说:如果所有人都能真正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结果会使我们自己震惊。这个才是使命驱动涌现的真实魅力。
什么是复杂性思维
采用跨学科的手段,研究不同复杂系统之中共有的涌现行为和同一性规律。两个关键词是:跨学科、统一性。顶级学者研究学问的两个特点:大尺度、简一律。张江教授说,任何一个系统,他的复杂度存在一个阈值,如果你能够超过这个阈值,系统就可以进化下去,如果达不到,就会衰败下去。
什么是涌现
大量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更高层上诞生出新的超生命体。涌现就是新生命的出现。从个体生命到超生命体,涌现是一中逆熵增的“神性法则”。涌现产生的前提是平等。
强涌现的动力机制是什么?自组织
大量个体基于简单规则的相互作用,无需中央调控,能够涌现出整体上的新秩序。在复杂系统中,最重要的不是个体,而是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组织动力学的特征是什么
鱼群自组织的简单规则
规则1:靠近:跟上前边的鱼
规则2:对齐:与身边的鱼保持同步
规则3:分离:与后边的鱼保持距离
重新定义组织
组织不是个体员工之和,而是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在更高层级涌现出来的超级生命体。组织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生命体。
为什么要塑造群智涌现的生物型组织生态?
如何实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
第1步建立强大的中后台能力:就像字节跳动,它有一个共用的搜索引擎系统,一个共用的用户账户系统,一个强大的中后台能力。
第2步建立最小完整组织单元:组织内能完成独立客户服务全流程的最小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第3步资源递增流程:信息素和正反馈。一个最小完整组织单元去运作,你需要的是最小资源,你做的越好,我更多的资源来给你 ,你做得更好,跟过得资源给你,叫资源递增流程。这里信息得足够透明和共享。
第4步使命驱动:鼓励员工找到个人使命,个人使命与公司使命同频共振。组织不是员工个体得集合,而是员工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得一个更好层级得虚拟生命这个状态。
在外部环境受到制约时,你有哪些方式能够保持自己的能动性,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实现自己的业务、工作创新呢?
1定位和愿景清晰
时刻都不忘记问自己:我是谁,我想去何方,为此我应该努力的做什么样的改变;时刻提醒自己的团队:我们是谁,我们想去何方,为此我们应该如何努力去改变。
2 分析内外部环境是否具备生物涌现的条件
生物涌现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和物种之间的动作,外部环境,比喻水温变暖了,这是环境的外动;第二个阶段是微观,是物种内部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相邻个体的外应。作为组织,需要思考组织环境是否足够开放,不会抑制涌现。
3 营造人人平等的组织氛围,做那条第一条行动的鱼
个体平等主动的自振,引发群体自发协同的共振。就像稻盛和夫在日航的三个角色:透明文化建立引发个体与使命思考;超级信号释放就是引发组织的使命自考;永远做那条第一条主动行动的鱼。
4 老大意识进化,永怀利他心,从管理到赋能的转变
员工涌现的第一前提是老大思无邪,不断进行意识进化更新,永怀利他心。主动去做漩涡的中心:个人带头自觉行动,是组织涌现的最小作用原理。不问后果永远自振,别人才可能与你共振,别人未动只因它未被击穿阈值。将过去的管理转化为服务,提供赋能的中台。
5 不断学习,组织落地,兼顾效率和创新
哲学学习的背后两件事:敬天爱人的心学、组织落地。把思想化为行动,才能真正改变。
因为人的涌现本质上是智慧的涌现,是善良的涌现。管理不仅仅是扼杀创新,也能提高效率,通过四步骤是新效率和创新的二元整合。
6 定制你的向日葵式组织
每一朵花瓣都是完整得最小化组织单元,它直接面对这个世界,中台资源给与支持,支持着么一多花瓣儿。每一桌花瓣又是一个小向日葵组织。像张一鸣的APP工厂就是典型的向日葵模型。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