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作文课是让学生研读例文,从例文中发寻找规律,发现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在备课时,总觉得第二篇文章选得不太好,没有什么规律可寻。研读了老半天,才勉强找出了几个比喻句,如“瘦得像个猴子。”一个引用成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运用环境描写衬托心情,如“刚才我的世界还春暖花开,这会儿却如同寒冬腊月”。再有就只能是语言描写了,真的是找不出来了。可再上课时,同学们却发现了不一样的精彩。
上课时,同学们除了找到了以上说的方法,还把目光聚焦在对比的写法上,并有理有据,说得头头道。
有的说第二段写出了胖哥的胖,瘦猴的瘦。有的说李阿姨的话也是对比,突出了瘦猴的瘦。还有的说女生找我扳手腕,突出了我的瘦,也照应了题目“烦恼。更精彩的是,有同学把整篇联系起来说,第二段写了胖哥胖的劣势,瘦猴瘦的优势。同时写出了瘦猴沾沾自喜的心情。而三四段话锋一转,写生了李阿姨对“胖”哥的喜爱和对“瘦”猴的怜悯。一前一后的对比写出了瘦猴的烦恼,照应了中心。更有趣的是扳手腕时,我成了“抢手货”,后来连女生都扳不过,更突出了“瘦”的烦恼。对比的手法贯穿文章的始终,让人读起来风趣幽默,很是吸引人。
我备课时没有察觉到的方法,同学们这样一交流、分享,清晰地承现在他们的面前。正是应了那句话,教学相长,我也很受启发。
课堂上,给孩子一个机会,多让孩子分享表达,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会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