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9日
来比利时刚好一周,在欧洲从一个申根国家到另外一个申根国家好像并不能算是出国,但想要以游客之外的身份在全新的城市短暂生活一个月,也是需要时间慢慢融入的。
比利时属于法语地区,因此语言上基本没有障碍,和当地人沟通交流毫无困难,虽然偶尔会和法国法语有些许差别,但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布鲁塞尔算是一个比较热闹的城市,地标建筑和旅游景点附近时时刻刻都能见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到这里的第一天,Franck带着我们去了当地最大的市场,破旧的铁木架上挤满了各类令人眼花缭乱的新鲜蔬菜、时新水果等,和巴塞罗那的波盖利亚市场倒颇为相似。用人声鼎沸这四个字来形容人们的交谈声丝毫不为夸张,一旦不集中精力,就很有可能会听不清摊铺主人的吆喝声。从市场的一头到另一头原本五分钟就足够了,然而接踵摩肩的人群总会让人挪不开脚步,这五分钟也就因此延长了许多。不过这种一周一会的集市,是体会城市生气与活力的最佳去处。
周六的大广场,不只有闻名遐迩的布鲁塞尔市政厅,还有圣休伯特拱廊街两旁琳琅满目的巧克力店。廊街外面是凹凸起伏的碎石道,从城市最中心的地方向外伸展开来。即使站在百米开外的地方也能闻到华夫饼的味道,没有甜得发腻,香软的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黄昏时的霞光。下午恰好遇上一年一度的Belgian Pride,透过这场属于比利时人的全民狂欢,我仿佛看见了布鲁塞尔灵魂里的自由与个性。
和人潮涌动的大广场相比,博物馆就显得安静多了。一个人逛博物馆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随处走走停停,不必赶时间。比利时皇家美术馆里的藏品和巴黎奥赛博物馆不相上下,相似中又带着各自的特色。很意外地在展厅里面又见到了nature morte的系列画作,心里有些庆幸上学期的艺术史没有白学。更意外的是每一楼层里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作品都熟稔于心,除了包含在职责之内的答疑解惑,他们偶尔也会给游客讲一讲某幅油画所表达的思想与内涵。这种在工作中耳濡目染地学习或许是他们从博物馆获得的第二次教育,也算是一件很值得敬佩的事情了。
周内实习任务比较重,每天忙完回家都差不多已经凌晨一两点。深夜的地铁站里人影寥寥无几,安静到列车和空气摩擦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路上晚风是轻的,月光是柔的,呼吸也需谨慎一点,才能不破坏这一份难得的静谧。
日光下的热闹与月夜里的宁静,是这七天里对布鲁塞尔最深刻的印象,两者的循环交替,也见证着这座城市千百年来的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