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选题、素材的事,难为得我夜不能寐、抓耳挠腮。
初学写作的人都知道,刚开始写作,文思如泉涌;过一段时间,每天写什么?选题在哪里?素材在哪里?金句在哪里?成了写作路上的梗阻。
我写作一年多了,正好处在这个左右为难的境地。
我也知道输出倒逼输入。可是输入的速度赶不上掏空的速度。
我给朋友讲述了我的尴尬。
朋友是个典型的书迷,家里有上千册图书。每次去她家,总会看到最新出版的图书;而她每次都会把书借给我看,因为这批书她已经看完了。
而我每次也会讶异于她看书的速度。
朋友告诉我:其实她看书是有窍门的。
“难道你还能一目一页?”
“一目一页当然达不到了。但是我有时可以一页都不看。”
纳尼?这不是对书的浪费吗?
朋友看出了我的疑问,笑笑说:
“因为我已经知道那页书的内容。”
我更疑惑了。不看,居然能知道内容,太能聊天了吧?
直到我看了朋友推荐的阅读类图书之后,我终于明白她是怎么做到的。
阅读能力是需要训练的。
从进入学校那一刻起,我们接受的都是老师需要我们接受的知识,而对于如何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最应该掌握的技能,却没有专门的老师来传授,导致我们成了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不是知识的主动收集者和利用者。
最简单地一条,书到底应该怎么读才是最有效率的,我们都不知道。
阅读低效。读书不得法,书读过之后,不能学以致用,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速度低,信息获取能力弱,或者在海量信息面前不知如何取舍,焦虑崩溃。
因此,快速分辨信息、吸取有用信息并为已所用,是现代人最应该掌握的一门技能。
在原尻淳一的新书《高效能阅读》中,他给疑惑中的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方法论。书中给出了89条读书技巧,每一条都有相对应的适用人群。
原尻淳一,1972年生于日本埼玉县,获得过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学位,在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担任客座教授。早年曾就职于知名广告公司、大型唱片公司,后加入Bloom Concept,负责产品的开发、营销方面的咨询工作,并任企业培训师。
原尻淳一从他阅读上百本阅读方式书籍中,融入了自己的阅读亲历,为读者奉献这样一本阅读方法论。
对于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如何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为已所用,《高效能阅读》一书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技巧,将枯燥无味的书籍变成追求知识的、提升自我能力的能量圈。让知识真正为我所用。
一、从不善读书到与书谈恋爱,你需要改善读书体质,沉迷读书技巧
现在的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苦读,一旦考上大学,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新知失去了好奇心。因为他没有主动学习的快乐,有的只是升学的压力。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一高三学生在高考结束后,彻底放纵自己,疯玩三天三夜游戏,最后昏迷倒地。
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他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清晰。由此可以想见进入大学后,他的学习状态会如何。
读书一定要有与知识相关联的内在动机,也就是要对知识产生好奇心。
对阅读、学习产生好奇、产生感兴趣,就要降低读书的门槛,去改善读书体质。
读书体质的改善,可以从作者书籍的外围资料着手,对作者与作品来一次迂回了解。
比如,可以先去了解作者的人脉、通过网络去阅读作者的趣闻轶事,并与作者建立直接的联系;
也可以先倾听作者的声音,并对作者产生兴趣;
还可以参加读书会,了解其他人的观点。
也就是说,不要先去阅读作者的作品,而是绕道,去找到对作者和对作者的作品感兴趣的点,再去阅读作品。因为好奇去阅读,会获得更多的专注力。
利用这些方法来改善读书体质,可以从不喜欢读书变为喜欢读书;读书技巧的掌握,可以让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更加轻松地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在《高效能阅读》中,原尻淳一告诉读者,关于阅读,存在“读者权利十条”,对于书籍有不读的权利、不读完的权利、随意选读的权利、跳读的权利等,都在说明对书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地阅读,对书籍的选择要有主动性,
就如原尻淳一说的,尽量降低读书的门槛,待积累了足够的充实感,再尝试迈上下一级台阶。
读书也要循序渐进。
二、掌握速读术,迅捷摄取有用信息
信息爆棚,如何快速掌握和梳理出有用信息,这对阅读速度和技巧提出了要求。
速读的关键完全在于快速进行“关键词的发掘”和“假说验证型读书”。
也就是说,通过目录读书,寻找关键词,然后构思假设,想象出关键词的意义。并对关键词周边进行多次阅读。
原尻淳一在书中明确指出:速读的灵魂在于快速、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以及获得新的视角和创意。
这很像我们以前英语学习中的泛读和精读,利用泛读大范围地收集信息,而用精读去对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摄入。
速读术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非常有用。它能够在纷乱的信息中迅速锁定自己想了解的信息。很多商务人士用这种方式能在一个小时之内读完商业书籍,是不是很神奇?
当然速读术只是一种阅读的“术”,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才是“道”,才是阅读的主要目的。
因此,所有的阅读方法不过是让我们把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为自己所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的目的是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让它变为自己能用的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掌握”类比读书“技巧,营造思考的主场
既然阅读是为了借鉴他人的教训,让它变为对自己有用的教训。那么应该阅读什么样的书呢?
作为学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教材,以及能够拓展视野和知识面的书籍。
作为商务人士呢?是应该阅读强化自己专业的书籍,还是扩大自己涉猎的范围,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呢?
这就涉及到你想让自己成为“专才”,还是“通才”了,也就是选择哪一个领域做为你思考的主场。
原尻淳一专注于市场营销十多年。市场营销就是他思考的主场,无论是他阅读的书,还是经历过的事,甚至就连进过咖啡馆都会“犯职业病”,会去观察咖啡馆的布置,浏览菜单,了解服务情况,并会去思考这家咖啡店的战略要点。
有句老话说的就是这种状况: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企业之所以进行社会招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购买应聘者的“职业专业技能”,也就是企业喜欢的还是“专才”。
要成为“专才”,就要强化自己的职业技能,就应该把70%的读书投资在垂直型阅读上。
垂直型阅读,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主题阅读,在自己需要去深化、强化的领域内去阅读、去学习。
垂直型阅读就像根,扎得越深,阅读的根基越稳,专业知识越深厚。再通过水平型阅读,拓展知识面和眼界,使知识更加立体化。阅读才能有深度有广度。
即使扎根于自己思考的主场,也能兼顾其它领域的新发现和新价值。这就是“类比读书”的魅力。
四、以重在产出为目的的阅读旨在建立数据库
时代对现代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有眼界和格局;不仅要有收集信息的技能,还要有为已所用的能力。
能为已所用,就要为能用而读书,要以产出为目的来阅读。
达芬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开始先考虑最后。”
也就是要以终为始,要以目标来规划自己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便有了目标性。
比如我自己,我现在写作,运营自己的公号,同时投稿大平台,赚取稿费。那么,投稿成功就是我的目标。
要想投稿成功,就要有稳定的输出能力;要有稳定的输出能力,就要不断地输入。因此,我的阅读便有了目标,有了针对性。
根据这个目标,在阅读提升写作能力书籍的同时,大量涉猎多学科知识,通过“类比阅读”建立自己取之不竭的数据库。
罗曼·罗兰曾经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以及在书中获取新知。
阅读是丰富人生的最佳途径,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打造善读体质,保持读书热情,解剖阅读模式,建立私人数据库,为产出而阅读,由此赢得职场竞争力。
《高效能阅读》不仅提供了实用的阅读术,还为打造以产出为目的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多种方式,毕竟,读书是为了致用,这才是我们阅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