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随笔

网图  侵权删除

1

当一个人向外求的时候,即使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还是会感到无聊。因为他会发现,他最终想要追求的东西并不是有形的,而是内在某种无形的东西。

2

向外求,求得越多,越得不到满足。向内求,本自俱足,不求自得。

3

当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没有改变的时候,他的所为都是在不断地重复着过去,这其实就是一种轮回。要想跳出这种轮回的怪圈,就得改变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4

一个人只有对外在的一切彻底绝望了,才会回归内在。

5

失去一样东西比得到一样东西更加耐人寻味。失去的同时即是得到,得到的同时即是失去。道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维持着世间的平衡。

6

人生没有绝对的成功和失败,只有超脱和执迷。

做一个超脱的失败者,胜过做一个成功的执迷者。

7

外在迷路了,可以问询他人。内在迷路了,无人问询。但只要静下心来,内在自然会给出指引。所以,自己才是自己的明师。

8

一个人要么主动接纳孤独,要么被动接纳苦难。若如不然,他的灵魂不可能成熟。

9

人的生命初始状态是柔软的,因为追逐欲望,逐渐硬化。修行,则是使生命状态逐渐软化,最终复归于婴儿般的柔软。复归于婴儿,即是合道。

10

向外求,是一种主动出击。求而不得,苦;求而得,患失,还是苦。

如果把“求”改成“应”,只是事来则应,事去不留,如何?

前者是有为而为,后者是无为而为,二者的生命际遇自然是大大的不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向外寻求,即使得到再多也不会感到满足,因为人的欲望无止尽。只有向内探求,才容易满足,这叫自给自足。 2 人以他...
    陶语阅读 997评论 15 25
  • 1 爱是温暖,智慧是清凉,爱和智慧的结合才是最完美。关系中,如果一方能够成为爱的化身,一方能够成为智慧的化身,他们...
    陶语阅读 499评论 5 15
  • 1 人们都是活在记忆中的,记忆就是标签。没有标签,人们无法识别事物。但也正是因为有了标签,分别心就出来了。智者善分...
    陶语阅读 469评论 7 11
  • 1 在圣人眼里,凡俗之人都是有病的,都是需要被拯救的,但是凡俗之人不知道自己有病。 圣人知道自己有病,所以无病。 ...
    陶语阅读 472评论 4 14
  • 1 当一个人的心足够清净,对欲望之类的东西就具有了较强的免疫力,即便有时候想要体验,也是为了完成一项功课,不会沉迷...
    陶语阅读 1,414评论 24 37